关于高血压的临床研究
2008/12/3 11:11:02

  摘要] 目的:探讨临床治疗高血压的有效平衡穴位,调查研究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和规律。方法:通过长达20余年的临床研究和病因学调查,成功找到了治疗高血压的有效穴位——降压穴;心理失调是引发高血压的主要因素。结果:经临床1380例疗效统计。结论:平衡针灸平衡医学综合疗法是预防治疗高血压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高血压/西医/中医/平衡医学/平衡针灸
  高血压指体循环动脉血压增高。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以血压升高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称为原发性高血压,通常简称高血压,占总高血压的95%以上。继发性高血压是指由某些确定的疾病或病因引起的血压升高,约占所有高血压的5%。由于划分增高与正常之间的界限是人为的,迄今国际尚无统一诊断标准,有人认为应根据性别、年龄、种族不同而异,这就增加了复杂性。世界卫生组织高血压专家委员会于1978年确定的高血压标准:正常成人的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中医典籍中所记载的“肝阳”、“肝风”、“眩晕”等证,实际上有一部分包括了本病及其并发症的一系列症状。“中风”、“半身不遂”等则为其并发症或后遗症。故高血压病实属上述诸病症的范畴。本病病位主要在肝、肾、心,病之本为阴阳失调,病之标为风、火、痰、瘀,是虚实相兼的疾病。《素问?至真要大论》载:“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灵枢?海论》谓“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指出了肝风、眩晕、耳鸣等高血压常见的表现,与肝肾失调关系最大。
Vierorder 于1854年发明了血压计以后,医学上才有了高血压这个病。血压的标志主要反应心脏的收缩和大动脉血管弹性以及血液在动脉血管中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压力所致。通过血压的变化可以了解观察心脏、心脑、心肺、心肾等重要脏器的动态功能的变化。
  1 西医对高血压的临床研究
  1.1 病因病理
  1.1.1 高血压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目前尚未完全明了,有如下几种学说:
  (1) 精神原学说 认为机体内外环境的不良刺激,造成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过程失调,皮质下血管舒缩中枢功能紊乱,出现交感功能亢进,引起全身小动脉痉挛,造成血压升高。
  (2)神经原学说 认为周围小动脉是植物神经调节血压的反射弧的靶器官,当此反射弧的任何部分出现异常时,均可使周围小动脉发生痉挛而使血压升高。
  (3)内分泌学说 认为肾上腺髓质和皮质激素的作用是造成高血压的主要因素。肾上腺素增加心排血量,去甲肾上腺素引起周围小动脉收缩,皮质激素使钠水潴留及血管的反应增强,这些均是血压升高的原因。
  (4)肾原学说 认为: ① 高血压与肾脏缺血有关。肾脏缺血促使肾小球旁细胞分泌的肾素增多,并与肝脏产生的血管紧张素原作用,形成血管紧张素Ⅰ,经转化酶的作用成为血管紧张素Ⅱ,造成全身小动脉收缩。同时,刺激肾上腺皮质,使醛固酮分泌增高,引起钠水潴留,造成血容量增加。②肾实质受破坏时,肾降压物质系统(激肽酶——激肽——前列腺素系统)可出现缺陷,导致拮抗血压升高的机制减弱。
  (5)遗传学说 鉴于本病有家族性,且高血压病患者的亲属其血管反应性增高,红细胞Na+-K+-ATP酶系统有缺陷。并且在实验动物中已能选出自发性高血压的品种,因此有人提出,本病具有单基因异常遗传特性。但也有人认为属多基因异常。
  (6)过多摄钠学说 大量的实验、临床和流行病学资料均已证明,钠的代谢和高血压病有密切关系。食盐的摄入量与高血压的发病率呈正相关关系,限制钠的摄入即可改善高血压的情况。服用利尿药增加钠的排泄,亦可降低增高的血压。由于上述学说均不能单独解释高血压病的发病机制,因此目前认为高血压病可能是多因素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王文远平衡针灸--官网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