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中“神针”王文远
2011/7/11 8:30:10

  陆军总医院平衡针灸专家门诊室,位于北京市朝阳区麦子店街。9月1日这天是王文远教授接诊时间。在诊室外的长椅上,坐着百十号患者。
    85岁的团结湖街道离休老人黄淑兰大妈,在侄子的搀扶下来到诊室。王文远详细询问了老人的病情,在她的耳后、腿上各取了几个穴位,边扎针边给她介绍这个穴位能治什么病。扎完后,老人的侄子问:“感觉怎么样?”大妈说:“哪能那么快呢?那还不神了,说是神针也不能这么神呀?”话说完,大妈慢慢站了起来,惊喜地喊道:“我能自己站起来了,我的腰也能直起来了,脖子也敢活动了。真是神了。”
    黄大妈告诉记者,“我是个‘老病号’了,长年跑医院。闺女从加拿大来电话说,她那里有个名中医,会平衡针灸,他的老师就是王大夫,我就过来试试看。”
    这是本刊记者亲自见证的王文远平衡针灸的神奇。
    王文远,陆军总医院全军平衡针灸治疗培训中心主任,凭着对中医针灸的热爱与执著,经过多年潜心钻研,数万次亲身针感体验,成功创制出一人一针、一穴多病、三秒见效的现代平衡针灸技术。在传统医学基础上,吸收现代医学理论,创立了一门新的学科——平衡针灸学,形成了针灸——心理——生理——社会——自然相适应的整体医学调节模式。
    中央军委前副主席刘华清力倡“王文远同志的中医技术应传播全军”。1995年12月22日,经刘华清批示,在解放军第292医院(该院1999年转隶北京军区总医院,2004年改为北京军区总医院东区)成立了“全军平衡针灸治疗培训中心”。15年来,中心在王文远主任带领下,由小到大,发展成为全军国家级重点针灸治疗中心。
40年艰苦求索,为寻找新穴位,在自己身上做实验
    人类拥有了批判精神,就仿佛拥有了普罗米修斯之火。正是这把熊熊燃起的火,有力地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进步。
    科学的基本精神是批判,医学科学也同样遵循这一精神。
    王文远平衡针灸的创立过程,就是一个“在批判中继承,在实践中创新”的过程。“中医药经历了千年的辉煌,如今到了生死存废的关头。关键在于没有与时俱进,死守几部传统经典;自我封闭,没有吸收现代生命科学和生物医学的精华。”王文远说。
    上世纪60年代初,国家为了抢救老中医的经验,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名老中医师带徒工作。16岁的王文远有幸拜师山东临沂名医刘春启先生。“在三年学徒生涯里,我不但学会了开方抓药、研制药丸散,还背熟了《药性赋》、《汤头歌诀》、《伤寒论》、《医宗金鉴》等10多部中医书籍,掌握了300多个传统针灸穴位。”
    1964年,王文远应征入伍。正在王文远准备用自己的一技之长在部队大显身手的时候,他发现,见效慢的中医药在部队基本派不上用场。“因为部队强调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胜利。军事医学要求在最快的情况下为伤员解决问题,不能影响部队的战斗力。”
    当时,正值全军掀起大比武热潮,步兵战士天天训练射击、投弹、刺杀、土工作业等基本功,肩、腰、肘、膝等伤痛现象极为普遍,打针、吃药基本不管用。疼在战士身上,急在王文远心里。王文远用传统针灸方法为战士们治疗,“可是传统针灸治疗伤痛取穴多,一般40多个穴位,一扎一大片,还要留针30分钟。不光战士们看着心里直打鼓,时间上也不允许。能不能找到更有效、更简便、更快速的针灸方法?一个穴位治一种病?这关系到中医能否在部队站住脚的大问题。”
    这个时候的王文远,已经在白求恩军医学院系统学习过现代医学知识。针灸治疗是通过穴位刺激,促使中枢神经系统释放有镇痛作用的神经递质。而传统针灸主要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王文远平衡针灸--官网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