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医诊断模式举例详解 --王文远教授接诊免疫介导神经根性运动神经病1例报告
2015/7/18 15:11:22
免疫介导神经根性运动神经病是一种自身免疫功能障碍性疾病,具体症状表现在运动神经根损伤或运动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是一种严重影响生存质量和生活质量的疑难疾病之一。免疫介导神经根性运动神经病的分型很多,在此不一一叙述。生命是一个科学程序,由大脑中枢进行系统管理,维持内环境的相对平衡,保证生命程序的正常运转。本例免疫介导神经根性运动神经病,非常典型的表现了大脑基因程序的破坏与疾病发生发展的程序性症状性表现,通过平衡针创始人王文远教授的接诊治疗程序,进行分析解读,可清晰明确的把疾病后的科学内涵展示出来。现将王教授在为师承见习人员示教的诊断干预过程和分析解读详细记录下来,供平衡针弟子共同学习借鉴。
1. 临床资料与病史采集
1.1 一般资料:
1.1.1 初诊时间:2015年7月1日上午。
1.1.2 就诊地点:北京市军区总医院东院全军平衡针灸中心。
11.3 J某,退休企业管理人员,男性,60岁。
1.1.4 主诉:进行性肌无力。
1.1.5 追问病史:经北大医院、协和医院、友谊医院、301医院诊断,确诊为免疫介导神经根性运动神经病。经301医院住院治疗和中医治疗,目前病情呈现进行性发展。经朋友推荐慕名求治于平衡针创始人王文远教授。
1.2 病史采集:
1.2.1 目视:患者面容浮肿,面颊血管明显,体重超过标准体重40%以上,唇、发干涩无华,精神不振,肢体无力,动作缓慢,靠搀扶行走。
1.2.2 询问发病过程:1年来非常焦虑,烦躁,爱生气,脾气大,情绪无法自控,失眠。2015年4月29日晚生了一场大气,烦躁异常,感觉身体燥热难忍,脱掉衣服入睡。次日早晨发现肩部、腿部发木僵硬,5月5日双脚运动障碍,手抖无力。发病过程中无发热、腹泻、复视、呛水、等症状。病情呈快速进行性进展。5月28日-6月10日在京住院确诊,采取免疫球蛋白和营养神经、改善循环等对症支持治疗,症状曾短期稍有缓解。现在四肢无力,劳累后加剧,以双侧第四趾和无名指为甚,麻木几乎不可运动。双侧上下肢的近端和远端肌力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腱反射未引出。指、趾、膝、踝关节痛。
1.2.3 询问个人史:关节痛30年,否认有3高病史及心脑病史,否认有过敏史,无化学物质、放射物和毒害物质接触史。已婚,婚育较晚,育有二子。
1.2.4 化验和检查结果(仅摘录异常结果): 肌电图显示“上下肢神经源性损害”;颅脑MRI显示“双侧脑室旁白质脱髓鞘改变”;肌酸激酶(5月21日):338.6U/L;脑脊液白细胞数、蛋白、IgG、IgA、IgM升高;血清单纯疱疹病毒抗体、巨细胞病毒抗体、风疹病毒抗体、EB病毒抗体阳性;血清甘油三酯7.52mmol/L;糖耐量检测超标;血压(5月28日)143/95。
2. 病案解读与临床干预
2.1.病案解读:
王文远教授认为,“这个病人属于典型的疑难病症,目前西医可以明确诊断,但没有根治的方法,一般采取补充免疫蛋白和营养神经等支持疗法。”“从西医来讲病因不明,但从中医来讲,是气上得的。”“可以讲,20年前的生气造成了大脑中枢调控异常,启动了这个疾病程序,后来的生气推动了这个病的发展,后来的生气让疾病一步到位。” “人的体质不同,生存环境不同,经济条件不同,阅历不同,疾病的形成也不一样!”“医学检查结果超标就标志着疾病发展进入了病理期,脏器出现器质性病理改变,哪里薄弱疾病就会从哪里爆发。免疫介导神经根性运动神经病就是典型的神经指挥系统的一种运动系统的重大疑难病。心血管疾病、脑血管意外、肾病、尿毒症是另一类重大疑难病的启动与发展的途径。” “在心理、精神表现上,失眠、抑郁都是大脑程序破坏的具体表现,10年以上就进入了焦虑、精神失控状态,心理承受力极低,这时遇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王文远平衡针灸--官网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