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针临床治疗效果之诠释
2015/6/19 19:18:43


平衡针灸学是王文远教授经过40多年的潜心研究发明创立的一门新的学科。其伟大的创新点是把祖国医学具有2500多年历史的经络学说引进到现代医学的神经体系。在外周神经上发明了38个平衡穴位,通过中枢调控,基因修复,靶点靶位三个核心理论全面系统地阐明了中医阴阳、气血、脏腑、经络学说的科学性,破译诠释了生命科学的奥秘和基本规律。提出了特异性、交叉性、对应性的取穴原则,形成了绿色安全,简便价廉,一人一针,一穴多病,三秒钟见效的技术特色。平衡针灸学的创立为广大患者搭建了广阔的治疗平台,不但解决了常见病,多发病,疑难杂症等疾病的治疗,而且开创了临床治愈“三高症”的先河。攻克了终身性疾病不能彻底治愈的世界性医学难题。其重大意义不仅仅是在针灸领域的重大创新和突破,而且对世界医学和全人类做出了重大贡献。目前恩师的3万多名弟子,活跃在全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年有2000多万患者接受平衡针灸治疗。随着平衡针灸不断地宣传、推广,必然会被世人所接受,平衡针灸学必将成为21世纪国际通用医学。
平衡针神奇的治疗效果是母庸置疑的,38个靶点穴位,都具有即时效应,在临床实践中只要扎出最佳针感都会收到满意的治疗效果。但是,在临床时影响和制约治疗效果的因素很多,从总体上讲不外乎来自医生和别人两个方面,而医生本身的原因占主导地位,特别是对初学者来说出现临床治疗效果不佳是很自然的。疗效是平衡针的生命,没有治疗就没有平衡针。作为一名从事平衡针事业的职业医生,如何提高临床治疗效果,这是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否则脚下的路会越走越窄。
我是一名中医副主任医师,从事临床工作45年,跟随恩师学习,从事平衡针灸事业5年多,治疗各种疾病百种以上,治愈病人13500多例,义诊突破27000多人次。5年来感悟很深,特别是对临床治疗效果的研究颇有心得,现浅谈如下,意在共勉。
 
一、平衡心态
平衡针的理论核心是心理平衡。作为平衡针灸人,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全面理解、掌握、运用好平衡理论,并且,首先要自己做到心里平衡。用平衡的心态对待平衡针灸事业,对待所有病人。
平衡理论认为任何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除心理、病理原因外,心态变化占主导地位,因此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调节病人心态是第一位的。这是治疗疾病,最关键的一步,也是影响治疗重要一环。这一点十分重要,万万不能忽视。有些医生在治疗疾病时,常常不重视这一点,不对病人做任何心理疏导,只是粗略的了解一下症状,动手便扎,治疗效果自然不会好,即便是偶得即时效应,这也是暂时的,因为病人失衡的心理问题没有调节好,这种效果也不会持续长久。这就是在临床上经常遇到的第一次治疗效果明显,然后一次不如一次的真正原因所在。
心态伴随人的一生,心理健康与否直接关系到人的生命质量。心理失衡,乃百病之源。 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心态变化而影响身体健康的例子屡见不鲜,在我们身边常见到一些心态不好的人,整天忧心忡忡,疑神疑息,怀疑自己患了这种病那种病,久而久之,原本健康的身体,抑郁成疾,重病缠身,失去了健康,幸福和快乐。而那些心态好的人,即便是身患“绝症”,也会坦然面对,用积极乐观的心态与疾病作斗争,自信人生二百年,脸上笑容常在,心中信念不减,快乐生活每一天,最后战胜病魔,健康的生活。疾病如此,人生亦然。永济县古时候鹳雀楼登临者知多少。为什么王焕之写下了“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千古绝唱。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把他辞官归隐的清贫生活写得如佛如仙。还有白居易的“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否”,将常见的朋友相邀,讲述的心诚情热,熨帖换心。哪怕是晚来独坐时,古人应有“闲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王文远平衡针灸--官网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