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远教授纠正1例误诊儿童自闭症经验解读
2015/4/16 12:49:22


自闭症(Autism)又称孤独症,是广泛性发育障碍的代表性疾病,最新的研究发现传统定义的自闭症也包含了不同的类型。一般认为该病发病于3岁以内,主要表现为三大类核心症状:社会交往障碍、语言交流障碍、兴趣狭窄和刻板重复的行为方式。发病率为0.4‰-0.5‰,近年临床观察到逐年上升的趋势,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精神健康研究所(NIMH)2005年的数据,美国自闭症患病率在1‰~2‰,1996年到2005年10年间上升了5倍以上。我国尚未有自闭症的全国流调数据,报道中曾记载 2010年广东自闭症患病率为0.67%,深圳地区高达1.32%。男女患者比率为3-4比1。 为了呼吁人类社会对自闭症和自闭症患者的关注,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每年的4月2日被定为世界提高自闭症意识日(WorldAutism Awareness Day),简称为世界孤独症日。
目前对于自闭症的研究,尚未明确致病原因,尚未明确病理生理学机制,尚未明确基因学证据,患者的症状表现差异性较大,对自闭症的诊断主要靠综合病史、躯体和神经系统检查、精神检查、辅助检查、观察随访等,鉴于自闭症的诊断多针对婴幼儿,难度较大。
目前西医针对自闭症多采取训练干预法和药物治疗。训练干预法的方法很多,但大多缺乏循证医学证据,尚无最佳方案。药物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行为和情绪症状,但无法改变病程,也缺乏改善核心症状的特异性药物。有关数据称,自闭症的预后较差,约2/3患儿成年后无法独立生活,需要终生照顾和养护。因此一旦被诊断为自闭症,患者及其家庭将面临巨大的精神压力和家庭、经济负担。
平衡针创始人王文远教授根据多年对自闭症的临床研究和治疗经验,指出:自闭症是一类综合性神经系统疾病,该疾病极大的影响患者生存寿命和生存质量。儿童生理发育和心理发育的个体差异性很大,对儿童自闭症的诊断和干预一定要建立在充分的生理学和心理学依据上,谨慎切防误诊和误治。

2015年随师门诊中,王文远教授纠正1例误诊儿童自闭症,该病例的误诊及误治过程和给患者及家属带来的伤害具有典型性,特将此病例详细记录下来,希望借此唤醒广大医者和父母的警惕:
 
1.      临床资料
1.1.    : 初诊时间:2015年4月8日上午。
1.2.    就诊地点:北京市军区总医院全军平衡针灸中心。
1.3.    一般资料: L某,男性,28月龄,山东人。父母发现孩子发育迟缓,18月龄才会走路,不会说话,去医院就诊,检查过程孩子不合作,经检查发现听力系统失调,靠父母叙述得出语言功能发育迟缓,动作、社交等能力发育略低于正常,诊断为自闭症。经训练干预和传统针灸治疗无效,慕名求治于王教授的学生,由学生带着专程来京请平衡针创始人王文远教授会诊。
1.4.    就诊当天目视:孩子生理发育良好,活泼好动,表情丰富,对父母非常依恋,与人互动良好,能表达各种情绪,会发声。害怕医生,有抗拒表现。
1.5.    详细询问:孩子婴儿期较胖,1岁时30斤重,后来瘦下来,跟正常孩子一样。曾经患急性喉炎,无窒息和高烧癫痫史。剖腹产。曾经会讲“爸爸”、“妈妈”一类简单词汇,后拒绝说话。
1.6.    检查报告:临沂院做核磁MR颅脑平扫见枕大池增大。血检正常。视频脑电监测正常。听力发育筛查报告显示听力系统失调。0-6岁儿童发育检查报告标注“哭闹,不听指令,不配合”,“大运动、语言、和个人-社交以询问家长为主”,结论是“适应性、大运动、精细运动3项轻度发育迟缓,语言重度发育迟缓,个人-社交中度发育迟缓”。
1.7.    治疗经历:临沂医院接受感统训练联合传统针灸治疗,每日一次,后加上每次40针,其中头24根,手脚各10几根针,针灸每次2小时,每日1次,60日为1疗程。治疗照片可见针刺头部,每次留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王文远平衡针灸--官网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