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针传大爱,仁术润陇原——国家级创新技术“平衡针灸”落户庆阳纪实
2025/10/2 21:08:28
消息来源:平衡针灸庆阳师承弟子集体撰稿
编辑修订:于 波
版面设计:张 建
岐黄故里再添新彩,革命老区喜迎“平衡”
2025年甘肃·庆阳岐黄文化论坛的成功举办,不仅是一场追溯中医源流的思想盛宴,更是一次推动中医药创新成果惠及于民的生动实践。论坛期间,一项备受瞩目的国家级重大创新技术——“平衡针灸”正式落户中医鼻祖岐伯的故里庆阳,为其深厚的中医药文化底蕴注入了崭新的时代活力。
本次推动“平衡针灸”技术落地庆阳的核心人物,是该技术的师承弟子及其恩师王文远教授。师父是医术精湛、心怀大爱的平衡针灸传承人,您不辞辛劳,行程紧凑,在庆阳的多处重要地标留下了义诊授业的忙碌身影与感人瞬间,以其实际行动诠释了“大医精诚”的深刻内涵。
一、 学术殿堂:论坛会场,确立高度
在岐黄文化论坛的主会场,平衡针灸的理论与临床价值成为了专家们讨论的焦点。师父作为特邀专家,向与会的中医药界同仁、学者及政府代表系统阐述了平衡针灸作为国家级创新技术的核心原理与现代医学价值。您的讲解深入浅出,将传统针灸理论与现代神经调控学说完美结合,赢得了现场的阵阵掌声。此举不仅从学术层面为“平衡针灸”落户庆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标志着这一创新技术获得了官方与学界的广泛认可。仅10分钟的现场演示能让每位体验平衡针者即刻有效,其中一位甘肃中医学院学生来庆阳参加这次论坛途中鼻炎犯了、您只扎了鼻炎穴,我们就听到他给另一位同学说:真的鼻子已通气,不痒了也舒服了,平衡针真好!
二、 临床一线:市人民医院,彰显效度
理论的价值在于实践。师父随后来到庆阳市人民医院,走进了临床一线。在这里,您讲了平衡针灸的发展历程,授予庆阳市人民医院为王文远平衡针灸传承文化基地,面对病情各异的患者与求知若渴的医护人员。师父耐心询问,精准取穴,以迅捷的针刺手法,为众多医护人员及患者解除了病痛。一例例立竿见影的疗效,让在场的医护人员深感震撼。您毫无保留地进行现场教学,将宝贵的临床经验倾囊相授,极大地激发了本地医务工作者及院领导学习、掌握这项新技术的热情,为平衡针灸在庆阳的深耕播下了希望的种子。
三、 文化根脉:岐黄周祖文化区,回溯深度
在岐伯故里与周祖陵相交汇的文化圣地,师父的义诊别具深意。您站在中医药的发祥之地,施展着现代的创新针法,完成了一场跨越古今的对话。此举不仅是对始祖岐伯的崇高致敬,更深刻地表明:中医药的生命力在于传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平衡针灸于此地的展现,象征着创新精神对古老文明的接力与升华。
四、 红色热土:南梁革命老区,传递温度
行程的最后一站,师父来到了为中国革命做出巨大贡献的南梁革命老区。您深入基层,为老红军后代、当地乡亲们提供义诊服务。师父平易近人的态度、不辞辛苦的付出,让老区人民感受到了浓浓的温情,银针虽小,连接的却是医者仁心与百姓健康。这份“把技术送到家门口”的大爱,深深地感动了每一位受诊的群众,也让随行的弟子们在接受平衡针治疗患者的笑容里,深刻体会到,医术的真正归宿是为最广大的人民服务。
弟子心声:深受鼓舞,矢志传承
作为亲历全过程的师承弟子,我们无不为师父的大家风范与赤诚之心所鼓舞。师父的身上,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出神入化的技艺,更是一种“普救含灵之苦”的使命担当。您的每一次施针、每一次讲解,都是对我们最生动的教诲。此次“平衡针灸”成功落户庆阳,为我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学习与实践平台。我们坚信,在师父的引领下,这项国家级创新技术必将在庆阳这片中医药的沃土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王文远平衡针灸--官网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