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针灸创始人王文远教授撰写的《愉悦感是我们现代脑与原始脑相对平衡的重要标志》发表在中华网
2025/8/19 19:14:49
消息来源:中华网
作者:王文远
2025年8月19日
王文远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适宜技术职业化培训工程推广专家
愉悦感的科学原理是我们大脑中枢释放的神经递质产生的心理幸福感、满足感、快乐感,是反应了现代脑的心理与原始脑的生理相对平衡,相对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但是,在当前社会人才竞争和技术竞争的环境中,“心情愉悦”逐渐成为一种稀缺品。我们焦虑于工作压力,烦恼于人际关系,造成社交媒体的精致图景下的失落感,追求愉悦已经成为我们奋斗的目标。平衡针灸的脑科学理论,为我们揭示了愉悦背后的深层机制与破解之道。
一、愉悦的中枢密码
笔者历经半个世纪探索,在继承传统中医精髓的基础上融合现代科学理论,成功创立基于脑科学的现代针灸学。依托国家 973 课题研究成果,提出 “现代脑调控”“原始脑修复” 的学科核心理论,构建起 “脑技术、脑理论、脑文化” “三脑” 科学体系,将 “脑健康、脑干预” 置于身心健康的绝对核心地位。这一理论体系的核心内涵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大脑调控中枢
大脑是生命指挥中心,是生命调控中心,是生命的最高 “司令部”。大脑通过庞大神经网络系统调控人体内外环境的动态平衡,保障基因程序的有序运转。这一调控中枢并非单一结构,而是由现代脑与原始脑构成的功能统一体,二者分工明确又协同联动,共同完成两个甲子年的细胞分裂工程。
现代脑作为心理基因程序的高级调控中心,承载着人类的心理活动、情感体验、文化认知与精神信仰等高级功能,是心理行为的主导者。它通过理性认知、情感调节、文化认同等复杂加工过程,构建起心理层面的调控系统,对焦虑、抑郁等心理疾病发挥核心干预作用。原始脑则是生理基因程序的基础调控中心,负责管理呼吸、循环、消化等生理器官的基础功能,维系心跳、血压等生命节律的稳定,构成生理疾病的核心调控系统,直接关联躯体器官的功能状态。
在动态调控关系中,现代脑主导原始脑的功能平衡,而原始脑也通过神经反馈机制反作用于现代脑,影响其认知效率与情感状态。这种 “现代脑决定原始脑的功能走向,原始脑影响现代脑的活动质量” 的互动模式,正是大脑平衡调控的核心机制。
由此,传统中医 “心主神明” 的理论在当代得到科学验证与升华。随着对脑功能调控机制的深入探索,“脑主神明” 的科学认知逐渐清晰:大脑通过现代脑与原始脑的协同调控,既主导心理活动的有序开展,又掌控生理功能的稳定运行,成为生命活动的终极调控中枢。这一认知既是对传统医学智慧的现代诠释,更通过平衡针灸脑理论的神经调控逻辑,揭示了脑作为 “神明之主” 的生物学本质。
(二)“愉悦感” 的核心在现代脑
从平衡针灸脑理论视角看,大脑的动态平衡是生命活动的核心,而愉悦体验的本质正是现代脑认知调控的良性呈现。现代脑通过调整认知模式对原始脑形成精准功能调控:当认知系统实现对内外环境信息高效合理的整合(愉悦情绪、积极向上)时,会通过神经通路向原始脑传递 “安全信号”,保障原始脑的生命节律(如呼吸、循环、免疫等基础功能),维持稳定有序的平衡状态,这是原始脑 “健康功能态” 的核心机制;反之,当现代脑陷入非适应性认知偏差(如过度焦虑、压力过载、认知僵化)时,会向原始脑传递紊乱的神经信号,干扰其固有节律调控功能,导致原始脑的生存本能反应(如应激激素分泌、自主神经活动)出现失衡,长期可能引发原始脑相关的功能紊乱甚至器质性损伤 。这正是 “现代脑认知调控失衡诱发原始脑功能异常”的病理逻辑。
简言之,现代脑的认知调控质量决定原始脑的功能平衡状态,而 “现代脑与原始脑” 的动态平衡,正是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王文远平衡针灸--官网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