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发】中国科技信息——平衡针突出大脑空天安全 为防治热射病提供新思路
2024/7/3 10:07:01

 
消息来源:中国科技信息  
作 者:王文远
时 间:2024年 第35卷
          7期4月(上)



     
王文远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适宜技术职业化培训工程推广专家
  前言:当前,全国多地气温已连续突破40℃,高温来势汹汹,容易发生中暑和热射病,严重威胁军民健康和生命。热射病是夏季常见的一种急症,也是部队军事训练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急性重症疾病,多见于高温天气下高强度训练的健康年轻人和施工作业人员。如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因此,要做好热射病的预防和应急救治,达到防患于未然和抢救生命的目的。

  探讨热射病的救治措施与预防对策,对维护部队人员健康、减少非战斗减员、增强部队战斗力具有重要意义。现代平衡针紧紧围绕脑科学这个主题,为热射病的预防及早期干预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技术支撑。
一、什么是急症热射病
1、热射病的定义
  热射病即重症中暑,是由于暴露在高温高湿环境中导致机体核心温度迅速升高,体温超过40℃,并伴有皮肤灼热、意识障碍等多器官系统损伤的严重临床综合征。
2、热射病的发病因素
  环境因素:高温、高湿、无风环境;个体因素:身体产生的发热、腹泻、呕吐、脱水、睡眠不足等及缺乏热习服训练、肥胖、低血钾也是影响因素之一。
3、热射病的分类及临床特点
  热射病分为劳力性和经典型热射病,劳力性热射病是由于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从事高强度的体能作业造成的,多发生于运动员、军事人员等人群;而经典型性热射病多发生于幼小、年老、免疫力低下、有基础疾病人群,因暴露于高温环境造成。
4、热射病对各系统损伤的表现
  热射病是引起死亡的主要中暑类型,具有发病急骤、病残率和病死率高、多有后遗症等特点。越野训练致热射病,是由于在高温、高湿环境下产热与散热、氧供与氧耗失衡,造成高热、缺氧双重损害,累及血管、脑、肺、心、肝、肾、横纹肌、血液等多器官损伤,死亡率在10%~50%之间。
二、如何预防热射病
1、热习服训练
  热习服训练简而言之就是经高温反复刺激,在生理、形态形成适应以此完善对热的反射性调节提高抗热、耐热能力。在军事训练中保持电解质平衡,要随身携带足够的盐水保持电解质平衡。一般而言训前300ml淡盐水对于补充身体流失的水和盐分是十分有用的。当发现中暑患者时帮助其脱去衣物、扇风促进散热用凉水或者冰块进行降温,医务人员应当尽快赶到现场首先通过摸脉搏、看呼吸、测血压量体温等对病情做出基本评估指导轻症患者降温、饮水。另外热射病的预防方式包括躲避烈日、防晒保护、补充水分、保持睡眠充足、避免过度劳累等。
2、院前急救“五早”和“五快”
  预防热射病要注意院前急救“五早”和“五快”,是提高热射病成活率的首要环节。“五早”指早期脱离高温高湿环境、早期呼吸支持、早期循环支持、早期降温、早期止痉;“五快”指快速补足液体、快速纠正缺氧、快速稳定循环、快速止痉、快速降温。为了避免劳力性热射病的发生,劳动防护军事训练应科学合理安排,选择在气温较低时段进行训练,注意训练人员身体状况。
3、平衡针防护技术
  每周进行1次现代平衡针灸的干预,可有效预防热射病的发生。同时,一旦发生热射病,现代平衡针早期介入,在初期干预进行快速、积极、有效的治疗是缓解病情、后送、检查、抢救、降低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3.1 保证大脑空天安全
  热射病包括中暑通常发生在体质相对较弱,免疫功能下降的人群,核心因素与心理因素有关,体现在焦虑抑郁和失眠,心理的不正常状态影响了现代脑的空天安全,造成免疫调节能力较低,内分泌失调,容易产生疲劳,在热环境的影响下,身体的热量散发不出去引起中暑甚至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王文远平衡针灸--官网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