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发】祖国杂志报道——不断创新中的平衡针灸学科带头人王文远
2024/5/10 21:58:30

消息来源:祖国杂志
时间:2024年第8期(4月下)总第388期
文/施染
 





  传承在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发扬在于承古括新,锐意进取。医者所以博极医源,精勤不倦,解人之痛,暖人之心,致力知行,继往开来,创辉煌新章。昔王文远从军之时,目睹步兵战士,镞砺括羽,志坚行苦,外伤时发,至承德灵雾巡诊,但见农民肩挑背扛,奔波劳作,积劳成疾,饱受肩周炎之苦,发恻隐之心,誓解患者之苦。秉医者精神,为天地立心,为人民立命。湛湛翰海,仰之弥高,钻之弥坚。根植传统中国医学,傲雪凌霜,砥志研思,不负悬壶之志,力学笃行;一生探索一根针,毕生研究千年传统针灸与现代脑科学对接。功夫不负有心人,时维半个世纪,创立了现代中医平衡针灸学科,成为国家级针灸重点学科。倾囊相授,知无不言,育三万学子,授平衡针法,沐桃李春风。
砥志研思,敢于创新

  1964年,19岁的王文远应征入伍来到北京。在部队担任医疗保障工作,因部队军事训练任务重训练伤多发,特别是当时官兵进行投弹训练而引起的外伤性肩周炎频发,常用的治疗手段不能有效解决战士的伤痛,严重影响了参训率和训练成绩。为解决这一重大难题,王文远作为团队里唯一的一名军营郎中,决定从祖国医学中寻求治疗训练伤的良方,他把目光投向了中医针灸,因为针灸可以不用投资,携带方便,一根针可以反复使用。
  在治疗实践中,他逐渐发现传统针灸存在时效性等诸多问题,还不能满足官兵的要求。为此他通过研读《黄帝内经》等古籍著作,将注意力转向了单穴疗伤领域在传统的领域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与探索。王文远以自己为实验对象,在自己身上扎针,亲自体验针感,把外源性肩周炎作为军事训练防治的突破口。创新之路任重道远,十分艰辛,面对别人的不理解与异样眼光,他不忘初心,砥砺前行,面对遇到的种种困难与瓶颈,始终
  保持初心,勇往直前,经过6年多的自我针感体验,身上扎的“千疮百孔”,终于发现了位于下肢腓浅神经治疗肩周炎的第一个穴位一肩痛穴,针刺出现了远距离、触电式、爆发式针感,应用在患有肩周炎战士身上,取得了立竿见影的疗效。经过20年的探索,先后在外周神经发现11个穴位可以治全身军事训练伤,均能达到三秒见效。又经过20年的不断实践和探索,又先后发现了感冒穴、过敏穴、胃痛穴、抑郁穴、牙痛穴等常见病多发病的平衡穴位,在常见病的基础上,又成功探索出了五脏平衡穴位、三高平衡穴位、妇科病平衡穴位、五官病平衡穴位、急诊平衡穴位等重大疑难病的平衡靶点。最终发现了人体外周神经上38个靶点开关,定位脑开关,可以调理心理性、生理性、病理性 1000 多种疾病。
  王文远在继承祖国医学的基础上,吸收现代科学理论,历经40余年的潜心研究,数万次针感体验,部队10万多训练伤的防治,临床60多万门诊与住院病人临床验证,临床60多万病例的经验积累,终于创立了一门基于脑科学理论的现代平衡针灸学科。平衡针灸的技术特点是“安全、单穴、立刻见效”。平衡针灸的创新点在于其针刺定位大脑中枢神经,所有的疾病不治疗病人有病的部位,而是治疗大脑中枢管理疾病的功能部位,通过针刺外周神经靶点,启动大脑基因自我修复程序,在病人大脑中枢调控下,让病人按照自我修复程序去调节完善失衡紊乱的机体功能,依靠病人自己去治疗自己的疾病。充分体现了《黄帝内经》提出的“凡刺之真,必先治神”的论断。平衡针灸以“中枢调控、基因修复”脑科学基本点为理论支柱,以“外周神经靶点启动,中枢神经靶轴整合,病变靶位神经修复”三靶有效机制为干预手段,以脑健康、脑心理、脑信仰、脑文化为保障支撑,形成了脑技术、脑理论、脑文化“三脑”学科核心理论体系。

  王文远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王文远平衡针灸--官网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