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健康卫士:平衡针灸在儿科“五迟”“五软”中的临床应用
2023/2/2 8:45:56

消息来源:张忠民
编辑修订:于 波
版面设计:张 建




社区健康卫士:平衡针灸在儿科“五迟”“五软”中的临床应用00:0006:20未加入合集
 
  “五迟”、“五软”,是中医病名,“五迟”以发育迟缓为特征,“五软”以痿软无力为主症,两者既可单独出现,也常互为并见。“五迟”是指小儿筋骨软弱,不能行步的,叫做行迟。头发细黄稀少的,叫发迟。牙齿延期不长的,叫齿迟。身体站不稳的叫做立迟。语言迟慢的叫语迟,总称为“五迟”。“五软”俗名叫软瘫,包括头顶软,手软、足软、口软,肌肉软、头顶软,即头顶软而无力,不能支持,东倒西歪。手足软即四肢无力。手软不能握举,足软不能行。口软即口齿痿弱,唇薄无力,不能咬嚼。肌肉软即皮宽松弛,不长肌肉。其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脑发育不全、脑性瘫痪、佝偻病等疾病,目前西医无特效治疗药物,多以促进神经修复、 改善脑循环作用的药物为主,并结合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语言训练等,存在疗程长、费用贵、疗效不理想等不足。大量临床实践表明,平衡针治疗五迟五软疗效确切,能较好的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一、现代中医平衡医学对五软五迟的认识

  “五软”“五迟”现代医学定义为“脑病”。因为生命本身就是一个程序,按照基因程序完成从生到死的一个过程,生命的最高管理系统在大脑,遗传基因管理程序在大脑,心理和生理发育的最高管理系统在大脑,通过学习平衡针灸“三脑”理论体系,我认为从平衡医学角度看,中医的“五软”“五迟”因为没有按照正常的基因程序进行生长发育,因此,可以定位“大脑基因程序病”。与先天禀赋(基因)不足有关,与后天失养有关,如产妇孕期感染、分娩困难、出血、跌倒损伤等所致。核心是各种原因导致大脑缺氧,造成脑神经脑细胞的不可逆的损伤,影响了大脑基因程序的正常功能。

 





二、五软五迟中医证候和病因病机

 
  《医宗金鉴·幼科杂病心法要诀》:“小儿五迟之证,多因父母气血虚弱,先天有亏,致儿生下筋骨软弱,行步艰难,齿不速长,坐不能稳,要皆肾气不足之故”。五迟五软的病机主要包括先天不足、后天失养两个方面。先天不足主要责之于肾,肾为元阴元阳之府,主骨、生髓、通于脑,其华在发;先天肾中精气不足,形气不充,形不足则多发为五软,气不足则多发为五迟。后天失养主要责之于脾、肝、心、肺。脾为后天之本,后天喂养不当,脾胃失调,气血生化不足,多发为五软;暴受惊恐,惊则伤肝,恐则伤肾,肾水失于涵养肝木,以致肝气不调,肝主筋,筋不约束,多发为立迟、行迟;心主神志,心神失养或邪扰心神,神机失用,可发为语迟;肺朝百脉,主宣降,外邪犯肺,肺气失宣,清气不能外达肌腠、清窍,亦可导致五迟五软的发生。

 




三、平衡针脑技术作用原理及技术优势
  平衡针定位脑技术,平衡针不针对病变部位,针对的是大脑,针对大脑基因程序,通过平衡飞针技术,刺激外周神经靶点,激发生物电效应,把医生的良性信息传递到大脑中枢神经,在大脑中枢神经系统的整合下,实施对受损脑神经的修复和重建,从而达到肢体、智力、语言等功能新的平衡。核心是平衡针帮助患者打开生命开关,启动了患者自身的基因修复程序,让病人自己治疗自己的病。平衡针飞针技术优势明显,飞针一秒一个穴位,取穴少,患者痛苦少,患者和家长都能接受,而且疗效肯定。小儿生命力旺盛,修复能力强,只要是给予患儿一个良性信息,就会按照自身的修复程序完成自我修复,因此,平衡针真正体现了中医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王文远平衡针灸--官网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