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下肢水肿平衡针灸三次临床治愈
2019/7/10 17:42:15

  笔者应朋友之邀,为78岁的男性糖尿病下肢水肿患者,运用平衡针干预三次,去医院检查临床治愈,现摘录如下:
 
一、患者主诉:
  2019年5月27日首诊,患者主诉,78岁,北京退休干部。31年糖尿病史,因两年前在公交车上被撞击导致双下肢及脚踝水肿(一按一坑),并伴有双侧下肢麻木、疼痛、沉而无力,坐而不能起立,立而站不住,需借助外力才能站起来,到了什么地步呢?心理恐惧不敢站立,起立前先找目标或者有扶手的东西不然会摔倒。夜尿多,每夜两到三次小便,白天尿少。多次到北京某三甲医院检查,开药服药后效果不明显(见图一)

二、技术干预:
  选用中枢靶点干预技术,取穴:膝痛穴、踝痛穴、降糖穴、提免穴、利尿穴,交替使用。
 
三、技术效果:
  (一)、5月27日第一次干预后,6月3日复诊,患者感觉下肢稍微轻松。
  (二)、6月10日再诊时看到患者双下肢明显消肿,伴有精神愉悦,腿轻麻木,疼痛感减轻)(见图二)
  (三)、6月17日患者讲经过三次治疗双侧下肢麻木、疼痛、沉而无力感消失,能自主站立反复试了两次且右腿部的水肿按坑完全消失临床治愈,左腿水肿及黑斑减轻。(见图三)
 

  (四)患者感言:本人糖尿病史31年,经注射胰岛素及药物辅助治疗,指标基本稳定。但使我多年困惑的是由于糖尿病引发的双下肢(小腿部分)水肿、发黑、一按一个坑的问题一直没有解决。最近由家人引荐,有幸认识了平衡针,使用针刺疗法解决了上述问题。在我身上只行针了三次,就出现了功效,也可以说是奇迹:一是原来坐久了双腿发麻,甚至没有知觉,而且自己没把手一类根本站不起来,必须扶着东西才能站起来,现在腿也不麻了,可以毫不费力的自己站起来;二是原来一按一个坑的现象没有了;三是现在走路感到很轻松了,原来走路总觉得沉重,很用力。只针刺了三次,虽然不痛不痒,但却有类似触摸弱电的感觉,能波及病灶部位的全部神经,麻酥酥的感觉。我是第一次接受针刺疗法,感到《针到病出》。我为平衡针点个赞!
  2019年7月1日平衡针四次干预:平衡针灸奇迹在我身上又出现了:原来我平躺在地上,没有人搀扶根本起不来,今天我在火疗浴土房中(52℃)躺了一个小时,出了满身大汗。结果自己就起来了,没有借助任何外力,这是几年来没有的现象,太兴奋了!(以前如果我一个人想起来,需要在平地上打几个滚,再爬半天,才能慢慢站起来,因为不能蹲,只能爬,好费劲啊)!

四、专家解读:
  王文远教授分析:“从中医角度讲,该病属于心理性疾病,是由心理失衡、心理疲劳、心理过敏,长期失眠,心脏供血不足,造成大脑指挥系统的功能紊乱,免疫系统功能下降,内分泌系统功能失调。加上进入老年期整体功能下降,特别几十年的消化系统疾病导致了营养的摄入不足,一旦影响了心脏血液动力不足必定影响大脑供血不足,由于大脑供血不足直接影响中枢神经对八大系统的管控功能。临床表现不同部位的症状只是一个表象,其背后反映的是从大脑中枢调控问题,是现代脑的心理平衡问题和原始脑的生理平衡问题。发病规律是由心理的不正常影响了生理的不正常,再逐步形成病理的一个慢病发展过程,心脏动力不足产生大脑供血不足这是主要原因。在平衡针应激干预后,产生应激性干预效果。在大脑中枢调控下改善了心理供血和脑部供血,要通过平衡针的整体干预达到机体一个新的平衡状态。”
 
五、文献捡索:
  糖尿病水肿为组织间隙过量积液的一种病理现象,临床尤以下肢水肿最为常见下肢水肿在高血压、肾病患者以及一些老年患者身上时常发生,但并非糖尿病患者的常见症状。
当糖尿病患者出现下肢水肿时,大多与糖尿病的合种慢性并发症有关,一些常见的原因如下:
1. 糖尿病并发肾功能不全
  糖尿病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王文远平衡针灸--官网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