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针灸在慢病管理中的运用
2018/6/24 21:01:15
随着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世界范围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病)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也逐渐上升成为威胁人民健康的主要疾病,其主要表现是高发病率、高患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据报道慢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已占到我国总死亡人数的85%,其负担已占我国总疾病负担的70%,所以慢病已不再只是公共卫生问题,而是影响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本课题组运用国家级创新技术平衡针灸对慢病进行调理治疗,运用国家级创新理论平衡理论对慢病患者进行健康管理和健康指导,效果明显,体会如下。
1、慢病定义
慢病全称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指长期的,几乎不能被治愈的疾病,这些疾病往往与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主要是以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恶性肿瘤、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精神异常和精神病等为代表,慢病不仅危害身体健康和阻碍经济增长,而且会降低国家发展潜力。
2、慢病管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慢病管理的方式:国外主要有慢病照护模式、慢病自我管理模式、延续性护理、同伴支持管理模式和专业人员指导的团体交流管理相结合等,国内主要有慢病信息监测系统模式、CDSM、社区慢病健康管理模式和社区慢病临床路径管理模式等,尽管在慢病管理方面进行了不懈的尝试,但是仍旧存在很多问题有待解决。
2.2 慢病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2.2.1慢病管理工作较为宽泛和粗浅,只是停留在疾病的基线调查、建立健康档案、日常记录和一般的门诊随访,缺乏有针对性、有效的干预措施和实践技术。
2.2.2 不了解社区居民的健康需求,只是针对就医的慢病患者提供间断性的医疗诊断和治疗,很难在慢病管理和干预的深度、广度和力度上准确定位和实施。
2.2.3 慢病管理活动单一、实施能力较差,社区医务人员缺乏主动性,社区群众参与意识不强,管理不规范、干预效果不明显等,使社区慢病管理难以深入运行。慢病管理综合干预较差,影响慢病管理质量和慢病防治效果等。
3.平衡针灸在慢病管理中的优势
3.1 慢病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覆盖环节很多,但至少包括防、治、养三个关键节点,陸军总医院王文远教授创立平衡针灸脑技术、脑理论、脑文化,基本上参予了慢病的预防、治疗及养生保健等关键环节。
3.2 平衡针灸学是在继承传统医学的基础上,吸收现代科学理论而发展起来的一门现代针灸学。是以中医的心神调控学说和西医的神经调控学说为理论基础,形成的针灸与心理-社会-自然相适应的整体医学调控模式;平衡针灸的理论基础是“祛邪扶正”,通过针刺周围神经系统上的靶点,通过神经系统把针刺的良性信息传导到大脑神经中枢,神经中枢整合信息,实施对能量物质的再分配、再调整,间接地依靠病人自身来治疗自己的疾病,使失平衡的组织和器官达到新的平衡,所以平衡针灸技术的介入不仅可以治疗疾病,同时由于通过平衡针灸提高了机体的神经系统支配功能、免疫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代谢功能,所以可以调节平衡和预防多系统疾病,从而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3.3 平衡针灸具有安全、单穴和3秒钟见效等特点,具有不选择时间、不选择环境、价廉和绿色环保等优势,平衡针灸技术的介入慢病管理,进行比较全面的疾病干预治疗,调理治疗随访中同时统计调查社区慢病,基本满足了社区常见病的干预,由于花费少社区居民参与的积极性增高,疗效比较明显医务人员人均花费时间少,所以,社区医务人员和居民均积极参与,便于广泛地推广和应用,提高了科普宣传的广度和深度,使科学良好生活方式的宣传和开展提供良好的平台,也建立了医患长期交流学习提高的机会,从而慢病管理得到有效实施。
4.平衡针灸调理治疗慢病的基本方法
4.1 平衡针灸创新技术是王文远经过半个多世纪的临床研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王文远平衡针灸--官网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