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针干预学生晕厥即时疗效观察
2018/4/18 18:11:09


(深圳实验学校医务室,深圳  518000)
[摘要]目的 观察平衡针干预学生晕厥的即时疗效。 方法 对2016年8月至2018年3月本室治疗的46例晕厥学生的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的20例采用的是常规疗法治疗,2017年9月至2018年3月的26例采用的是平衡针干预疗法治疗,观察分析两种疗法治疗后1min的疗效。结果 平衡针干预疗法治疗后1min的愈显率92.31%,优于常规疗法的愈显率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平衡针干预疗法及常规疗法均能迅速改善晕厥的症状和体征,但平衡针干预疗法的疗效优于常规疗法的疗效。
〔关键词〕平衡针;晕厥;学生;疗效;分析
 
晕厥是突发短暂意识完全丧失并伴有肢体张力消失,以致不能维持正常直立体位的现象[1]。晕厥时各种反射仍然存在,意识丧失持续数秒钟或几分钟而能够自行恢复[1]。晕厥的发病机制主要是各种原因造成的大脑暂时性供血障碍,少数因血液生化成分或含量改变(如低血糖)而导致[1]。可发生于各年龄段,青少年为好发年龄组[2],是校园常见的急症之一[3]。学生晕厥常见的原因有精神紧张、低血糖、剧烈运动、痛经、晕针等,多为功能性的因素[4-5]。
自2017年9月开始,笔者在临床中采用平衡针疗法干预晕厥,取得良好的效果,快速改善晕厥的症状和体征,为比较和探究平衡针干预疗法与常规疗法的疗效,兹对本室治疗的46例晕厥学生的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报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 对象  2016年8月至2018年3月本室治疗的46例晕厥学生,年龄11~18岁,其中男20例,女26例,发生于升旗礼持久站立后与体育课剧烈运动后,因突发头晕、恶心、出冷汗和面色苍白、四肢厥冷无力等晕厥先兆症状就诊者18例,出现伴有晕倒、意识丧失和肌张力消失就诊者28例。均在发病后即时送医务室诊治。查体:血压多数正常,个别血压偏低,脉搏细数,呼吸正常,体温正常。按照常规疗法治疗的20例,采用平衡针干预疗法的26例,此两组学生在年龄、性别、病情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常规疗法组:按照晕厥的常规急救原则:(1)保持呼吸道通畅;(2)平卧并抬高下肢;(3)按压人中穴、合谷穴、内关穴催醒;(4)口服葡萄糖水;(5)监测血压、脉搏、呼吸、体温等生命体征,密切观察病情[5-6]。具体治疗过程:来诊即扶患者平卧在病床上,将其双腿抬高,解开衣领,将头转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意识不清者指压人中穴位,均在一分钟中内苏醒,醒后予饮服葡萄糖水200毫升,监测生命体征,见个别血压偏低,脉搏细数,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做好相关记录。平衡针干预疗法组:采用平衡针干预疗法:(1)保持呼吸道通畅;(2)平卧并抬高下肢;(3)指压平衡急救靶点和心病靶点催醒;(4)口服饮温开水;(5)指压平衡靶点胃病靶点;(6)监测血压、脉搏、呼吸、体温等生命体征,密切观察病情。具体治疗过程:来诊即扶患者平卧在病床上,将其双腿抬高,解开衣领,将头转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意识不清者予平衡针干预疗法指压平衡急救靶点和心病靶点催醒,瞬间患者苏醒,迅速改善脑部供血状况;醒后予饮温开水200ml,补充体液;即后给予平衡针干预疗法指压胃病靶点改善头晕、恶心等不适。同时监测生命体征,见个别血压偏低,脉搏细数,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做好相关记录。
1.2.2  疗效观察及评定标准 参考2002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7]的判定标准,临床痊愈:症状或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神清气爽,面色、唇色红润如常,四肢温而有力;显效:症状或体征明显改善,轻度头晕、或(和)恶心、稍有疲乏、面色、唇色欠佳;有效:症状或体征有好转,头晕、或(和)恶心、出冷汗、神倦无力、面色苍白;无效:症状或体征无明显好转,意识丧失、四肢厥冷麻木肢体张力消失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王文远平衡针灸--官网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