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针跟诊笔记】系列之二: 抑郁症的挣扎该何去何从?
2018/4/11 16:37:40
文.温禧卿
【平衡针跟诊笔记】系列之二:
抑郁症的挣扎该何去何从?
“ 生命在于平衡,
平衡在于心理,
心理在于信仰。”
——平衡针灸创始人王文远
(以下为正文)
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全球有超过3.2亿人饱受抑郁症的困扰,约占全球人口的4.3%,抑郁症导致的自杀行为是15岁至29岁人群死亡的第二大原因。而据不完全统计,在中国,这个群体的总数约9000万人,也就是说每14个人里边,就有一个抑郁症患者。
在西方国家,忧郁症是一种最普通的精神疾病,其中终身抑郁症的发病率在6%~8%之间,随着人口的逐步老龄化,抑郁症在60岁以上人群中的发病率高达20%~50%。患者中有65%~80%会出现严重的自杀意念,45%~55%会出现自杀或自伤行为,终身自杀死亡率高达15%~25%。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发表《2002年世界卫生报告》,忧郁症已成为世界第四大疾患,到2020年忧郁症可能成为仅次于心脏病的第二大疾病。
壹. 一不小心就抑郁了
Y先生档案
Y先生:男,48岁,北京,目前在大型国有企业任职。
一听:主诉;情绪多数时候持续性低落,很难兴奋与高兴,常毫无缘由地抑郁与压抑,思维方式消极,自我思想斗争,常感到大脑死机,工作效率减退,决策能力受影响,对一切失去兴趣,同时伴有耳鸣现象,内心因此感到痛苦。时长十几年,近几年明显。期间未接受其他方法治疗,不希望药物依赖;
二看:体重正常,身体机能基本正常,谈吐与行为方式正常,无交际沟通障碍,无睡眠障碍,饮食正常,对我自我有正确认知能力。
三问:Y先生刚出生的头一年父母农村忙于农活,多数时间将孩子置于小黑屋中捆绑于床上。Y先生成长过程中靠自己的努力进入大城市发展不错,前几年因仕途受阻不尽如人意,有所变故,此后耳鸣开始,抑郁的情况更加明显。
四诊断:因心理失衡导致生理失衡,进入了病理阶段。诊断为轻度-中度抑郁症;该疾病的起因与婴幼儿期缺失父母的关爱有重大关系,后来仕途不顺是重新诱发的主要因素;
五治疗:降压靶点、肩痛靶点、抑郁靶点,胸病靶点、失眠靶点、胃痛靶点、醒脑靶点;
六反馈:前两周效果极好,除了耳鸣未减轻,情绪正常,心情愉悦,自我感觉良好。后面一个月情绪时好时坏,不稳定。元旦期间洗冷水澡,耳鸣转为单侧突发性耳聋。
七医嘱:3个月为一个治疗疗程。三个疗程治疗,三年巩固,必须配合心理辅导,强调自我心理建设,采取一定生活方式与工作方式的改变开展心理调节,达到自我思维与情感的解放。
这位患者Y先生每周都会如期而至,来师父王文远平衡针灸专家门诊治疗有两个多月了。
往期来时都是先讲述一下这周的身体情况有什么变化,而关于自己的其它方面却很少提及,有时候听王教授分析一下病情,听王教授讲授生命健康的理念。今天却并没有直奔主题,一到诊室,主动和王教授展开了内心的交流。
“王教授,您说的对。以前从没觉得,到最近才发现,其实自己并没有真正感恩的意识。”
Y先生接着说,“其实听社会上宣传、普及和教育感恩,但自己从来都没有真正去思考过。因为自己身体不适,情绪不稳定,求医时总听王教授反复与我说道感恩与奉献。我才逐步意识到,其实这方面我是欠缺的。”
教授对我说过’从社会底层的人往往对金钱和权力看得重’,好像一下击中了我自己……我开始认真审视自己。我特别认同,我这近十年耳鸣,也确实是因为错过一次升迁机会,导致突发性耳鸣从此便再没好过。而这么多年基本上也确实处于自我挣扎的状态,不得不经常告诉自己:要坚强,不能撂挑子。
&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王文远平衡针灸--官网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