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院急诊怎么发挥中医特色?来看看这家中医院
2018/1/11 21:17:28
作者:本报记者 葛伟韬
广东省中医院急诊科将平衡针、中医正骨手法、刺络放血等中医特色急救疗法广泛应用于临床,形成中西医结合急诊治疗方案,年急诊量逾43万人次,彻底改变了过去的“烂摊子”局面。
2017年12月的一天深夜,一辆载着因交通事故受伤患者的120急救车停在广东省中医院总院急诊科外,主持现场抢救的广东省中医院总院急诊科主任医师唐光华,一边听出车医师的汇报,一边评估患者伤情。唐光华初步判断患者为交通事故多发伤导致了失血性休克,高度怀疑腹腔实质脏器破裂出血。同时,唐光华迅速拿出一次性针灸针针刺患者人中、内关等穴位,帮助患者恢复意识,同时让医护人员开通多发伤绿色急救通道,抢救伤员。当处理事故的交警到达急诊科时,患者已逐步恢复意识。
1986年,广东省中医院成立急诊科,是全国最早成立的中医院急诊科之一。发展至今,广东省中医院已拥有大德路总院、二沙分院、珠海分院、芳村分院、大学城分院5个急诊科,5个发热门诊,1个综合病房,1个EICU(急诊重症监护室),集院前急救、院内急诊、留观病房、EICU四位一体,年急诊量超过43万余人次。
“软硬”兼施 赢得患者口碑
梅广源教授是广东省中医院急诊科首任主任,梅广源上任之初,广东省中医院急诊科设备陈旧落后,医护人员严重不足,急诊量少,留观病床只有6张,谈不上有什么急症救治能力,被认为是医院里的一个“烂摊子”。
接过“烂摊子”的梅广源经过深思熟虑,决定“软”“硬”兼施,一手抓硬件,一手抓软件,立足中医特色,谋求科室长远发展。“硬件建设,有医院领导支持,相对而言简单的多,但软件建设就不那么轻松了。”梅广源说,想要科室发展,首先中医急症救治能力要提高。而要提高中医急症救治能力一要靠技术,二要靠管理。比较起来,解决管理问题是当务之急,完善管理就必须完善科室各项制度,充实管理队伍。其次,中医院的生命力在于具有中医特色,中医急症救治的生命力也在于具有中医特色。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采用内外结合的办法,借助现代医学设备,才能让中医急诊站得稳、走得远。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就是用疗效说话治病救人,必须以患者为本,让患者认可。
在梅广源的带领下,广东省中医院急诊科牢牢把握创新发展模式,明确以患者需求为导向,切实提升急危重症的解决能力,凸显中医特色,力求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治疗方案,在群众中建立公信力,赢得口碑。
带着妻子前来广东省中医院看病的张文武回忆道,3年前的一天,他胸部闷痛难忍,就像在心口压了一块石头,身体发冷,大汗淋漓,紧急拨打了120,就在他即将绝望之际,广东省中医院急诊科的大夫赶到了,用急救药物配合平衡针针刺急救穴位稳住他的病情,并为他开通急救绿色通道,迅速安排进了手术室,最终转危为安。“我的命是中医院急诊科救回来的,现在我的亲人朋友生病,我都会推荐他们到这里来看病。”张文武说。
广东省中医院芳村医院急诊科主任覃小兰使用平衡针刺胸痛穴为患者治疗。
中西结合 打造特色诊疗
中医特色是中医院的生命力所在,即使在中医院的急诊科也不例外。广东省中医院急诊科不仅具备西医急救技能,而且苦练中医急救本领,希望通过中西医结合的路径给患者提供更高水平的医疗支持。
“医疗行业是服务行业,急诊是服务的窗口。”广东省中医院总院急诊科副主任王大伟说,苦练中西医急救基本功是科室对我们的基本要求。
在中医院急诊科,中医药全程参与急诊救治。据广东省中医院芳村医院急诊科主任覃小兰介绍,目前,平衡针、中药外敷、中医正骨手法、刺络放血等中医特色急救疗法已经成了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王文远平衡针灸--官网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