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针灸学(平衡针灸)在儿科黄疸病中的应用与优势
2017/12/4 9:44:40

  医学把未满月(出生28天内)新生儿的黄疸称之为新生儿黄疸(neonatal jaundice),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以皮肤粘膜及巩膜黄染为特征的病症,是新生儿中最常见的临床问题,本病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
  生理性黄疸是指因其胆红素代谢尚不完善而引起的暂时性黄疸,并不是由于某些病理因素所致,据有关统计资料报道,约80%的新生儿出生后2~3天会出现黄疸,但大部分新生儿的生理性黄疸在出生后10~14天会自行消退,早产儿2~3周消退,个别可晚至4周,在此期间,一般情况良好,不伴有其他症状。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发生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有关
1)  胆红素产生相对较多,新生儿红细胞寿命短(70~90天)循环中的红细胞数量多,因而红细胞破坏多,胆红素产生就多。
2)  肝细胞受体蛋白缺乏,肝细胞胞浆内Y.Z蛋白含量低,故对胆红素的摄取能力不足。
3)  肝脏酶系统发育不完善,由于肝细胞内形成结合胆红素的酶系统不成熟,主要是微粒体内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含量及活性均低,使未结合胆红素转变为结合胆红素的过程受限。
4)  胆红素排泄障碍,肝细胞对结合胆红素的排泄有暂时性缺陷,胆红素产生过多时可致暂时性肝内胆汁淤积。
5)  胆红素的肠肝循环增加,刚出生的新生儿肠道无菌,无尿胆原形成,小肠腔内的葡萄醛酸使结合胆红素脱去葡萄糖醛酸重新未结合胆红素,大大增加而出现生理性黄疸。
病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主要表现1)出现早2)黄疸重3)进展快4)持续时间长。
病理性黄疸常见于:
1) 母乳性黄疸,因吃母乳而发生,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病理性黄疸,由于母乳中含有孕二醇激素,可以抑制新生儿肝脏中葡萄糖醛酸性转移酶的活力,使血液中的胆红素不能及时进行代谢和排泄,浓度增加,出现新生儿皮肤和巩膜的黄染。
2) 胆道梗阻,胆道畸形
3) 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吉尔伯特(Gilbert)病及Dubin-Johnson二氏综合征引起的黄疸和新生霉素引起的黄疸,都是肝细胞内胆红素结合障碍,胆红素代谢缺陷所造成的。
4) 严重心脏病患者心力衰竭时,肝脏长期淤血血肿大,可以发生黄疸。
5) 药物性损害,有些药物如:氯丙嗪,苯巴化妥类,可至中毒性肝炎,血清较氨酶升高明显,皮肤巩膜黄。
6) 感染性黄疸:是由于病毒感染或细胞感染等原因,使得肝功能受损害而发生的黄疸,病毒感染多为宫内感染,以巨细胞病毒和乙肝病毒感染最常见,其他感染有风疹病毒,EB病毒等。
不论是何种原因,病理性黄疸严重时均可引起“核黄疸”,其预后较差,除了造成神经系统损害外,严重的还可能引起死亡。因此,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应重在预防,尤其是在孕早期防止病毒感染,出生后防止败血症的发生,面对宝宝的黄疸不要紧张也不要着急,是生理性的自然会消除,是病理性的就抓紧时间治疗,平时注意仔细观察,精心护理。 现代针灸(平衡针灸)治疗156例新生儿黄疸的治疗过程
1、一般资料:
1.1  2016年9月以来,我接诊156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女性81人,男75人,最小年龄20天,最大年龄115天
1.2  主诉:家长代主诉,孩子时而干呕,腹胀,厌食甚至拒乳,烦躁哭闹,有的精神萎靡,轻重不一。
2、西医诊断:
  病理性黄疸,有的B超显示肠积气,还有胆道不完全性闭锁,以及黄疸病因待查等等。
3、师父提出的现代中医诊断:
3.1 一看:患者额,颊,胸巩膜黄染,重者鼻翼两侧出现黄色颗粒,精神差
3.2 二听,家长说,孩子干呕,时有呕吐(但不是溢乳),厌食,甚至拒乳,烦躁哭闹
3.3 问,省略,因为家长已代主诉
4、判断:病理性黄疸
5、干预:现代针灸学的干预方案:
5.1 治疗原则:通过外周靶点进行飞针,在大脑中枢调控下,启动自身的基因修复程序。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王文远平衡针灸--官网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