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远教授提出健康是生命的核心 解答《淄博日报》记者提出的三个问题
2017/12/1 8:07:01
2017年11月15日,在陆军总医院王文远教授平衡针灸传承工作室,师父王文远教授以现代中医的角度,用脑科学、脑技术、脑理论、脑文化这一全新的理论体系,结合半个世界的“学习探索、研究实践黄帝内经”的体会系统地解答了随诊采访的山东省《淄博日报》柴昕主编所提出的三个问题。
柴主编所提的第一个问题:“据黄帝内经所载,东方是针,南方是刺、北方是灸,针、针刺和灸有什么区别?”
王教授解答:“针是医生看病的武器,也称为针具,是治疗疾病的一种工具。刺是一种技术,是一种方法是医者将针刺到相应的穴位。灸是以用艾叶制作成艾绒为载体,通过火的燃烧产生的热能效应传导到人体内,其核心功能是热疗。通常北方偏寒地区普遍采用艾灸比较多,而南方地区采用针刺比较多见。以我对黄帝内经的理解,针和灸都是作为一种治疗工具。针是直接刺入人体内,达到自我调节来治疗疾病,灸是间接通过温热效应作用于人体内。生命本身就存在自我修复系统。在机体不正常的情况下,启动自我修复程序,让病人自己治疗自己的疾病。从生命科学讲通过刺激食欲中枢来解决营养来源问题。通过刺激睡眠中枢来提高免疫系统的功能问题。”
柴主编接着提出第二个问题:“王教授提出疾病的产生是有规律的,有些疾病有几十年的潜伏期,在此期间可以采用平衡针干预治疗,我们如何发现疾病产生最初的特征,能够在第一时间进行干预治疗?”
王教授解答:“我认为,所有的重大疾病都有它的自然规律,如代表性的疾病就是冠心病。冠心病属于死亡疾病,因为人的死亡都要死在心脏上。心脏是人体的发动机,心脏一停,所有的脏器都一块停止了,再聪明的大脑也不行了。重大疾病不是一步到位的,都是有程序的,都是有一定规律的。从启动到死亡要经历五个阶段,时空跨度一般为20~30年的周期,质空跨度也要20~30年的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第一阶段称为心理疾病阶段,心理失衡、心理过敏、心理疲劳,表现症状就是失眠、不想吃饭等心理盲区现象。心理性疾病发展的分为两个终极,一种就心理性疾病,程序第一抑郁症,第二焦虑症,第三狂躁症,第四精神分裂症;另外一种就是冠心病的启动程序。冠心病的程序启动程序,是心理失衡的不断推动下,发展到第二阶段,称为生理疾病阶段。表现形式生理失衡,生理疲劳,生理过敏,也称为亚健康状态。亚健康定位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过度阶段。亚健康的主要标志是有临床不舒服的症状但是缺少病理依据,按西医检查查不出病。从心理性失衡到生理性亚健康这个跨度一般需要十年左右的时间。第三阶段称为病理形成阶段,首要标志就是“三高”高血压媒体公布的数字三个亿,这是一支庞大的慢病队伍。二十年前我们国家通过药物联合用药高血压是可以治愈的,但是由于国外科学家提出高血压治不好,需要终身服药,我们也就跟着终身服药了。但是我认为高血压不是病,是冠心病的早期病理表现形式,是毛细血管的痉挛与收缩状态。是供血不足的一种表现形式高血压的标志是心脏动力学不足,是心理压力大、生气造成的。生气按内经来讲就是破气,破气就是伤元气,破坏我们的免疫系统。我们治疗高血压应该按照基因程序来解决心脏的供血问题,才能真正缓解血压高。由于患者做心电图正常,没有人怀疑高血压是冠心病的问题,只是人为地强制性降压,没从根本上解决心脏的问题,所以高血压治不好。另外就是高血脂,我认为也不是病,这是大脑中枢对脂质代谢发生紊乱所致,无处排泄,就排泄的人体内的大循环当中。脂肪随着血液循环,沉积在血管壁上形成动脉硬化,增加了心脏的负担。我们探讨疾病的发展规律中发现,高血压持续10年以上,1/3的患者就会引发冠心病、脑中风、肾病等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王文远平衡针灸--官网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