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针奇]当我年老时:四十二年前的肺炎后遗症
2017/6/13 21:12:39


【当今中国进入老年社会,老有所依、老有所医的现实难题正在中国一而再上演。借用《当我年老时》纪录片片头的一句话,改了俩字:行走在生命的最后旅程,如何面对自己的健康?他们的寻诊故事,也将是我们的故事。】
 
上节说到尿失禁的话题,无独有偶,韩姨是我早些时候治疗的尿失禁患者之一,八年尿不湿相伴,三次针灸之后,尿失禁状况完全消除,临床治愈。不过,看了标题就知道,这不是这个环节想说的。好,言归正传。
 
2016年3月18日,初见65岁的韩姨,满头霜白,说话呼哧带喘,语气无法连贯,进入我院子,上三级台阶便呼吸受阻,脸憋得通红。
 
老人脾气比较直,前些年在某医院和医生大吵一架后,再也没有去医院。那次,医生告知需要检查,她烦了,“检查来检查去,做了检查你们有没有办法治,给个痛快话?”“你不检查怎么治?”。于是不欢而散。
 
她知道自己的病根,来自于23岁那年闺女满月生病时落下的一次肺炎,刚出月子的她抱着生病(急性肺炎)的孩子医院里里外外楼上楼下折腾,浑身是汗,出门风一吹,全身发冷,继而发烧,肺部由此损伤,中医称湿热,西医说肺炎。女儿的肺炎好了,自己的肺炎却落下了病根,住院一周后不烧了就出院了,此后常肺部不舒服。第二年,生了儿子后,肺部不适稍好些,但很容易累,上不来气。
 
病情没有根治,和情志还有密切关联,那些年,身在大家庭,各种关系复杂,活儿干得多,气受的不少。常外面干完活回来,大家庭还等着她做饭。在2008和2009年,肺部不适达到顶峰,胸口像堵着大石头,呼吸不畅,走平路气喘,而上楼更是困难,别说出远门,出家门都是个负担,心情很是灰暗。
 
2011年10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诊断报告为:双肺淤血,主动脉结宽,边缘钙化;2013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CT检查报告为: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双肺间质纤维化,提示脂肪肝;2011年10月至2014年3月间,先后在这两家医院陆续进行治疗,身体状况没有发生大的改善。
 


此前两家医院所做的检查报告。
 
自发生了前面提到的那次不欢而散后,除了拍两次片子,这些年便一直没寻求治疗,直到这次来到我的工作室。
 
临床症状显示:严重哮喘;尿失禁;颈椎骨质增生,肩胛骨外侧疼痛;腰骶疼痛;左膝盖内侧痛。根据韩姨的身体体质观察其重点在于淤滞不畅而非气血亏,我们决定使用重手法 —— 针感较强烈、用针范围广。
 
2016年3月24日,行针:胸痛穴、背痛穴、痔疮穴、肺病穴、膝痛穴(左右)、颈痛穴、腰痛穴、宫病穴、头三针、升提穴。(行针针灸师为鲍金萍、骆永红,记录人鲍金萍。下同。)
 
2016年3月28日,反馈:左膝盖完全不同,右膝盖一活动就痛;大便不正常,时而溏稀时而便秘;尿失禁感觉没有了;
 
行针:膝痛穴、痔疮穴、背痛穴、颈痛穴、腰III痛穴、宫病穴、过敏穴、耳鸣穴、腹部数针。
 
2016年3月31日,反馈:左大腿部至膝盖感觉很空,支撑不住;右大腿前部到膝盖下缘痛,用不上劲;尿失禁没有了。
 
行针:痔疮穴、肺病穴、胸痛穴、膝痛穴、过敏穴、肾病穴、胃病穴、升提穴。
 
2016年4月5日,反馈:右膝盖后内侧痛(新痛点);左膝盖行针后好了很多;哮喘变化不大,咽喉有痰;总有便意。
 
行针:膝痛穴、胸痛穴、痔疮穴、腹针、咽痛穴、感冒穴、头痛穴。
 
2016年4月7日,反馈:咳嗽,自感是针灸后调动的;出汗多,味臭、粘稠。
行针:左、右肺病穴,右肺病穴按压剧痛;痔疮穴。
 
韩姨告诉我们,这两天,孙子直喊“奶奶身上好臭”,自己也感觉汗出得多了,汗发臭发粘,而以前很少出汗。我告知: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转变,积压在体内的废弃物质被针灸调动后,开始往外排出。
 
20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王文远平衡针灸--官网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