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脉宏传,继往开来
2016/8/20 11:48:42


  义诊案一:李某,21岁,女。自述从小体质寒凉,末梢循环不好,冬天下肢,肘关节至手指关节都是冰凉的,经医生诊断关节炎。伴有经期不调,食欲差,睡眠质量也不好。我运用王文远教授所讲心理决定生理,其因与家人关系紧张,又很少有朋友交流,同时又想的太多了,负面情绪太多,往常有时没来由就想发火。分享所学国学与平衡心理学为其说明病人心中致病因素。取失眠穴和胃痛穴,强化针感当下见效。手脚麻痒后变暖,觉得很神奇。次日回访,当晚睡眠非常好。
  案例二:赵某,28岁,女。因近期工作压力较大经常熬夜,主诉颈痛肩痛,医院诊断颈椎病。取穴颈痛穴,,肩痛穴。并进行心理调节使他升起信心并改善心中疑惑。次日回访,疼痛消失,昨晚是近期睡得最好的一晚。
  案例三:王某,男,31岁。脚腕扭伤疼痛七天,往医院中西药治疗不明显。取穴对侧踝痛穴,三秒治疗当下好转甚觉神奇。
  感悟:作为我学习平衡针第一次义诊能够起到这样的奇效与自信,得益于王教授的传承及信心。学医是我一直以来的理想。我的兴趣源自于学习中国文化“国学”的智慧。国学包括:国文(经典)、国医、国艺、国术。而国学之大在经学,经学之首在《易经》。而在汉以前群经之首是《诗经》。而学习“国学”的目的是为了抵达圣贤的智慧“见贤思齐,见不贤思己过”。是“以人为本”的人学,他们鲜活的经验告诉我如何抵达“天人合一,内圣外王,中庸”的境界。就是要上明天时,下该地理,中通人事。向圣贤比肩是古代每一个读书人的理想,在没有能力的时候学习读书修身,在有能力的时候做能够利益天下人的德业,在处事上能够做到不偏不倚,不忘初心就是固本就是平衡。
  《管子·五行》中言:“人与天调,然后天地之美生。”人是受天体时间与空间的约束的,所以管子强调“人要与天调”人与天地(时空)下万物是有着必然联系的。如这三个患者都是在同一天义诊的,他们的病情及心理问题是有很多共性的。如孔子的弟子冉伯牛生病时,说他是这样的人所以才会得这样的病呀。就是“表象即表法”所以《诗经》里面讲“天生烝民,有物有则。”天地间的一切都是有规律的。而平衡针正是源于人体生命科学这样大规律的条件下创立的。简单、单穴、三秒见效,无不体现着大道至简,解决的是人体程序根本问题直接对于大脑中枢进行调控干预。
  (在2015年11月举行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次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发表了题为《创新增长路径共享发展成果》的重要讲话。其中,习主席援引北宋欧阳修的名言“善治病者,必医其受病之处;善救弊者,必塞其起弊之原”)而《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云:“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您在课上不断强调平衡针不是治病是平衡是预防疾病的发生。这不就是圣人之道吗!而曾国藩对此有一个总结:“各朝学者,无不读《易》者,无不悉医者。医者,易也。医则调身,易则调神。”您在课上讲过“无形决定有形”,与古人各家所讲“以虚至实、唯道集虚、观于冥冥、心动法生”等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司马迁《史记·管仲列传》中讲:“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所以一个好的中医不是治病而是治心是导之以德的。而“德”就是能够和人、和物、和己,就是能够做到外不伤人内不伤己,而后上下相亲才是“和”。而作为最早一本讲德的标准的书正是《诗经》里面讲的“温温恭人,惟德之基。”《大学》里讲了儒学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抵达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王文远平衡针灸--官网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