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针应急干预电击伤临床验案
2016/6/13 18:34:26


(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梵谷水郡小区6号楼105室  高志阳)
电击伤俗称触电,通常是指人体直接触及电源或高压电,经过空气或其它导电介质传递电流通过人体时引起的组织损伤和功能障碍,重者可发生心跳和呼吸骤停,超过一千伏的高压电还可引起灼伤。
 
一、电击伤现代医学的急救诊疗模式
(一)临床表现:当人体接触电流时,轻者立刻出现惊慌、呆滞、面色苍白,接触部位肌肉收缩痉挛,且有头晕、心动过速和全身乏力。重者出现昏迷、持续抽搐、心室纤维颤动、心跳和呼吸停止。有些严重电击者当时症状虽不重,但在一小时后可突然恶化,有些患者触电后,心跳和呼吸极其微弱,甚至暂时停止,处于假死状态,因此要认真鉴别,不可轻易放弃对触电患者的及时抢救。
 
(二)并发症和后遗症:电击损伤因大量组织的损伤和溶血可引起高钾血症,肌肉强烈收缩和抽搐可使四肢关节脱位和骨折,脊柱旁肌肉强烈收缩甚至会引起脊柱压缩性骨折,神经系统后遗症有失明、耳聋、周围神经病变,上升性或横断性脊髓病变和侧索硬化症,亦可发生肢体单瘫或偏瘫,肢体灼伤引起远端供血不足和发生组织坏死,少数受高压电击损伤的患者可发生胃肠道功能紊乱、肠穿孔、胆囊局部坏死、胰腺灶性坏死、肝脏损害伴有凝血机制障碍、白内障和性格改变。
 
(三)常规急救:现场抢救争分夺秒,立即切断电源使患者脱离危险区,有缺氧指征给予吸氧、做心肺复苏:对呼吸微弱或不规则甚至停止而心搏尚存在者应立即口对口做人工呼吸或仰卧压胸、俯卧压背或人工呼吸,有条件者可行气管插管气囊或呼吸机辅助呼吸。对心搏停止而呼吸尚存在者,应立即行胸外按压,对心室颤动者有条件时应行非同步直流电除颤。心跳、呼吸骤停者即刻予以心肺复苏及时抢救赢得生命时间。
 
(四)对症处理:积极防治脑水肿、急性肾衰等并发症;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应用抗生素防治感染;心跳呼吸骤停者应建立有效通气和给氧,心跳恢复或在有效心脏按压同时转送医院,危重患者建立静脉通道,有骨折者应给予适当固定;检查是否存在其它合并外伤,如电击伤后从高处跌落至骨折等创伤;监测生命体征。
 
二、电击伤平衡针急救干预原则
平衡针灸学是在继承传统医学的基础上,吸收现代科学理论而发展起来的一门现代针灸学。是以中医的心神调控学说和西医的神经调控学说为理论基础,形成的针灸与心理-生理-社会-自然相适应的整体医学调控模式。其特点突出人体自身平衡系统——大脑高级指挥系统,通过针刺机体的信息高速公路——神经,实施对能量物质的再分配、再调整,间接的依靠病人自身来治疗自己的疾病。
(一)平衡针的特点
    安全、单穴、三秒见效,为应急情况下的“十分钟”黄金抢救时间创造条件。
(二)平衡针的优势
    不选择病人、不选择病种、不选择时间、不选择条件、不选择环境,为应急情况下的“十分钟”黄金抢救时间赢得时间。
(三)平衡针的靶点干预
急救穴、胸痛穴、头痛穴、降压穴、降脂穴、降糖穴、醒脑穴。
 
三、电击伤的平衡针干预
(一)临床急救典型案例
1. 一般资料:
          电击者:高某        性别:男        年龄:33岁
          职业:配电值班员
2. 患者主诉: 
    2016年5月13日晚8:00点在室内更换灯头时左手不慎被电击伤,电压等级220伏。当时左侧大拇指和食指麻木、手腕部肌肉痉挛麻胀至左侧肩关节、右侧锁骨窝处有电击感,当时体征无明显变化,头脑意识尚清醒。半小时后出现心慌、胸闷、深呼吸症状,身体感觉乏力,说话口齿不清、有咬舌感,左侧小腿走路时情不自禁的有甩动感,意识尚清能够自控。
(二)平衡针干预
8:30分患者接受平衡针干预治疗。
1. 第一次平衡针干预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王文远平衡针灸--官网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