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平衡针灸
背景:
阅读新闻

薪火相传:王文远教授论述传统医学阴阳平衡学说

[日期:2023-01-06] 来源:  作者: [字体: ]

作者:王文远

整理:于 波

版面:张 建

 

 

 

  阴阳是传统医学心神调控学说的理论基础,阴阳是一种哲学的概念,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个事物或现象及人的机体相互对立,相互统一,保持相对平衡的高度概括。因此阴阳是信息、是物质、是能量、是功能、是矛盾、是整体、是平衡。按照系统制动促动原理,阴阳的功能与现代医学的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功能相吻合。

一、阴阳平衡学说的属性

  早在《内经》中关于阴阳的属性就有明确的划分。“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就以“水”和“火”为阴阳的主要特征,对自然界的各种事物与现象均都以此论推。一般认为:凡是似“火”的,象温热的、运动的、上升的、明亮的、轻浮的、强壮的、机能兴奋的、功能亢进的、温煦机体的、助养精神的、卫外御邪的、促进机体代谢的、推动气血运行的、使人心情舒畅的等,中医均把它归功于“阳”的属性与范畴。从现代生理学的角度来看,“阳”的功能正巧与交感神经的功能相吻合。凡是似“水”的,象寒冷的、静止的、下降的、晦暗的、沉重的、衰弱的、物质的、机能抑制的、功能衰退的、内溉脏腑的、外濡腠理的、化生阳气的、助长精神的等,中医均把它归功于“阴”的属性与范畴。从现代生理学的角度来看,阴的功能正巧与副交感神经的功能相吻合。

二、阴阳平衡学说的临床意义

 (一)阴阳平衡的生理效应

  中医认为,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是机体阴阳的对立统一、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维持平衡的结果。人体的各种功能活动又是依赖阴(是指营养物质精、血、津液)与阳(是指功能、气)的物质来保证。阳气具有保护机体组织器官的机能,阴精是阳气的物质基础,不断地储备和提供能量的补充。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记载“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素问·生气通天论》,揭示了阴阳平衡是机体健康的重要标志。机体的生理部位,脏腑,气血,津液,经络都以阴阳作为明确的属性。例如五脏主藏精气为阴,六腑能传导食物水谷为阳。每个脏腑之间又分阴阳,从生理功能而言功能活动为阳,营养物质为阴。人体的各种功能活动,必须以营养物质为基础,同时功能活动又是化生营养物质的动力,由于阴阳之间相互对立统一,相互依存制约,才能保持机体相对的动态平衡。从现代医学讲,阴阳的生理平衡是在大脑中枢调控作用下,通过大脑皮层及皮层下中枢,下丘脑体内交感中枢(阳)及副交感中枢(阴)系统完成对机体的调节管制作用。相反大脑中枢调控系统平衡失调,造成下属子系统的平衡失调,甚至破坏,发展为阴阳的病理过程。 

 

(二)阴阳失衡的病理效应

  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的根本原因是阴阳失调,临床的病理反应是阴阳失衡的具体表现。早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指出:“阴盛则阳病,阳盛则阴病”。《素问·调经论》亦说:“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阳盛则外热,阴盛则内寒。”这些病理变化均是阴阳失去平衡,造成阴阳偏盛偏衰的结果,从而形成临床各种疾病的发生。如果进一步随着病理效应发展,将会出现“阴阳离决,精神乃绝”。《素问·生气通天论》的阴阳亡失现象。不论病情变化多么复杂,但是根据阴阳变化的客观规律来正确认识探讨疾病的本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阴阳代表了自然界的一种客观规律,是一切物质运动变化的总纲,也是贯穿于人类生、长、老、亡整个生命过程中作用的结果。进一步证明了“人生有形,不离阴阳”《素问·宝命全形论》的理论。

更多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平衡针灸张建 | 阅读: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