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平衡针灸
背景:
阅读新闻

生命健康卫士:脑科学病案讨论一一平衡针灸团队在线学习摘录

[日期:2020-12-21] 来源:  作者: [字体: ]

​来源:平衡针灸

作者:徐立明

定审:于 波

编辑:张 建

时间:2020年12月19日

 

作者简介:

  徐立明,社区医师,青岛市社区名医,平衡针灸创始人王文远教授传承弟子。先后义诊三万余人次,被患者称为"徐神针“。徐立明医生在基层一线致力于一根银针干预疾病(不用任何药物),取得了显著成绩,11年完成了91800余人次的临床实践,发表临床验案140余篇。

一、病案讨论

(一) 病案讨论一

  患者张某,男,29岁,未婚,籍贯平度市南村镇。患面瘫6年余,面部皮肤发紧。前列腺炎6年余(有手淫习惯)。2020年6月4日下午,给予第一次施针升提点、头痛点、第二明目点,施针完毕即刻感觉皮肤发紧感有所减轻。6月5日上午施针第2次,6月14日施针第3次。

(二)病案讨论二

  患者张某,男,54岁,身高约170Cm,体重约100kG,系上面张某父亲,因双膝关节疼痛10年余,给予施针膝痛点,醒脑点,施针完毕身体无不适。

(三)病案讨论焦点

  2020年6月22日,发微信咨询:怎么我和我爸爸扎完针老是懒,以前俺爸爸挺勤快的,俺爸爸让我问问,一周了还是懒,没有劲儿。

二、发言摘录

  我把患者的疑惑问题发平衡针灸骨干群,对病案进行讨论,征集大家意见给以答疑,现将部分骨干发言整理如下:

(一) 北京 李传成

  启动中枢调控,会调动机体大量的能量物质作修复基质,也是一个再分配再调整的过程,几天之后调控完毕,也就满血复活了!

       

(二)北京 钱 途

  从学科来讲,个人认为机体出现任何生理反应,都会在大脑中枢神经系统修复能力的强与弱表现出来,机体的修复能力慢,能量不足,以及受心理、生活(家庭、工作)环境等情感因素的叠加影响,都会影响和干扰大脑的修复能力。懒,只是一个现象,或是一种状态,说明机体受一些干扰还未完全达到最好的平衡状态而已。

       

(三)杨州史文斌

  平衡针干预后会进入一个自我修复的状态,中医特重视整体观,病人也进入整合状态,睡眠让机体进入休眠或者说让机体的应激反应去修复病位而消耗大量能量,身体进入一个匮乏的状态,所以怕动。我曾扎过一个肩周炎的患者,5年病程,扎后立即想睡,从中午一点到下午七点,还是被人叫醒的,醒后肩痛消失,5年后未复发,每次相见都夸平衡神针!

       

(四)新疆伍超龄

  能量消耗过大,心动力学不足,八大系统失衡,不要过度针刺,不利于患者修复。

     

(五)上海杨振

  我也觉得针灸后的嗜睡和疲乏是机体启动修复系统的重要标志,因为多方文献研究显示,机体在睡眠状态尤其是深睡眠状态,身体才会进入修复,才会清除自由基和大脑毒素。去年有篇波士顿大学睡眠中被洗脑的文章很明确的提到这一点。其实也是身体的一种自保行为,一般睡眠好的人针灸后在晚上九点会有明显的困意,早上五点多清醒,也会有午觉。睡眠一般差的人,针灸后就会有明显困意,而且没有时间限定,睡眠特别差的,针灸后大脑皮层兴奋,反而特别清醒,没有睡意,随着脑供血逐步改善,就会回到正常状态。

     

(六)临沂孟祥娟

  关于扎完针一周身体慵懒的情况,临床分析:平衡针的治疗与每周的治疗次数、治疗疗程、患者自身的疾病轻重缓急、疾病的时间长短、年龄的大小,体质的偏瘦偏胖,个人的生活习惯,针灸的时间长短对体质的调节等方面都有关系。通常的平衡针治疗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每周扎1~2次,或者2~3次的针灸次数,患者变懒惰的情况,说明患者的体质偏虚,并且伴有失眠或脾胃功能不好情况。平衡针调动能量,由于机体的能量不足,调动不起来,所以变懒想睡,提供了机体修复的过程,这是其一。第二、患者经常性的熬夜。消耗能量,不知道适应大自然的运转,晚上睡的晚,白天精气神不足。第三、平时身体体质处于一个相对亢奋的状态。第四、与季节有关,夏天阳气偏盛,春困秋乏夏打盹。针灸后,懒惰提供了机体修复过程,能吃能睡进入正常程序,能量充足了,修复只是时间问题。一般来说,平衡针针灸完毕,都是感觉大脑清醒,眼睛明亮,全身有力,瞬间应激性的大脑供血充足了。平衡针唤醒人体的修复机能,变懒也是在修复,总之是能量不足造成的,病因在患者自身,治疗在患者自身。

(七)长沙张燕斌

  病程时间很长,病人处于极度消耗状态,由于病人大脑中枢很不正常,难以补充能量,血液供应不足,血不归心,易疲劳易失眠,病人一坐下就昏昏欲睡,做事情活动了反而好些,在这种情况下有些人反而很勤快,通过体力劳动激活能量(气血不足一停下来就易凝滞而无精打采的)。这种人真正睡眠时质量不高易醒或睡不着,精神亢奋,一旦平衡针治疗首先激活其睡眠中枢补充能量,故开始一段时间特别想睡,能量补充到一定程度,则促进身体各个机能修复,带来新的平衡,身体活力就会呈现,病人会反映精神越来越好,晚上睡眠改善,白天瞌睡也少了,人也会勤快起来(除非本来就懒散的)。我的很多病人扎针后的几天特别想睡,睁不开眼。有位老师说傍晚时炒菜都睁不开眼,只好让女儿代劳炒菜,自己睡觉去了。过了一段时间这个现象就消失了,精神越来越好了。先补充能量再激发能量,这就是科学而又神奇的平衡针灸。以上仅为个人的一点不成熟的见解,愿虚心听取师父及各位师兄弟姐妹的真知灼见!

       

(八)甘肃刘亚刚

  徐师兄提出“针刺后疲劳和嗜睡”话题很好!我想大家在临床中肯定遇到过,我也赞成上面几位师兄所说“疲乏和嗜睡是启动修复的重要标志观点,平衡针灸定位在脑科学,靶点是生命开关,启动自我修复系统,健康标志能吃能睡,核心是能睡等理论。我临床发现:1.年轻人35~45岁亚健康人群针刺后有疲乏感,一般随着时间推移1~2周疲乏感很快消失。2.老年人存在慢病的,针灸后有疲乏嗜睡,有些老年人反应特别明显,随着治疗时间推移3~6个月消失或减轻,其次治疗参数每周1~2次,取穴少。从以上两点可以看出生命程序(生长衰亡),随时间推移能量物质也在减少,其次存在慢病程序,人在睡眠状态下,基础代谢率,能量物质消耗是最低的,就利于人体加强自我修复系统,让生命程序升级!

       

(九) 青岛徐立明

  日常生活中不缺心细的人提出的各种疑问,需要越来越多能解惑的明明白白的老师。师父王文远教授创新的平衡医学,已经在临床中应用60余年,平衡针技术三大特色(绿色安全,单穴疗法,三秒钟见效),四大技术优势(不选择病人,不选择病种,不选择条件,不选择时间)。国家973研究证实:平衡针大脑中枢干预的最佳时间45‰秒,为临床3秒钟见效提供了科技支撑,大量神经递质的释放,为临床3秒钟镇痛提供了物质基础。

  平衡指的是人体的新陈代谢处于一种平衡的生理状态,即供需的能量物质与消耗的代谢产物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负责这个生命新陈代谢的生命中枢是植物神经,植物神经是自主神经,交感神经(耗能),副交感神经(储能)。耗能是在睁开眼睛活动状态工作,储能是在闭眼静息状态工作。平衡针干预技术,通过针刺人体外周神经靶点,在大脑中枢靶轴的整合下,应激性加速了新陈代谢交换的程序,机体本能储存的能量充足,施针后身体会即刻产生轻松舒适精神焕发感;如机体本能储存的能量不充足,施针后身体会即刻产生困乏无力思睡之意。

  参与讨论的弟子都能从机体能量的失衡上看到问题的所在,怎么样向病人解释清楚?用通俗的话语让病人明白?我把众弟子的讨论汇总好,报请师父批阅,得到师父的及时批阅反馈。

三、专家解惑

  我把众弟子的讨论意见呈请师父王文远教授批阅,得到师父悉心的批示如下:

  需要整理补充修改的几点意见:(一)提供的病例资料不全,仅凭患者扎了三次针后出现了懒、没劲的反应,就去分析问题症结所在是不对的。疗效是由病人决定的,出现的懒、没劲儿的反应也是病人决定的,病人的年龄、体质、病情、心理状况、工作环境、生活环境、家庭环境等等直接决定疗效,决定反应。这些不了解你怎么能仅凭患者的年龄、体重、症状去分析背后真正的原因。(二)从个例来探讨大道之理存在以偏概全的问题。出现针刺后疲劳和嗜睡反应在临床中有但是不太多,只占少数,仅凭少数几个病例得到大数据分析是不科学的。讨论中大家通过个例得出了启动修复程序,和能量转换的结论,我都认可,但是我认为这不是终极答案,是普遍存在的一个生命科学规律。既然是个例,那就要从个例本身入手,患者一个29岁,一个54岁,都是男性,儿子扎的是头痛穴、腕痛穴、提免穴,父亲扎的是膝痛穴、醒脑穴,扎的穴位很少了,也没有激发出触电性针感来,也没有连续针刺,10天内扎了三次针 ,一个200斤的大胖子一次扎三针,一个29岁小伙子也是每次扎了三针,就认为是启动了修复和睡眠程序,认为他储存的能量不足是不对的,如果单纯从能量储存和消耗角度分析,他们的年龄结构难道比70、80岁的老年人能量还要低吗?如果从启动修复程序,启动睡眠中枢来分析,是不是所有患者都要有这个嗜睡和疲劳的反应。所以我认为都不完全正确,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答案在个例患者身上。(三)现代脑的心理失衡,患者的心理过敏和神经过敏可能是问题的根源。小伙子患有面瘫后遗症,面部肌肉萎缩,针刺后缓解了,说明小伙子的修复能力还是很好的,得益于他的年龄。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小伙子为什么会得面瘫后遗症,为什么6年治不好,还有多年手淫习惯,说明小伙子的心理不健康,缺乏自信,缺乏生命支撑,可以看得到小伙子有抑郁焦虑情绪,也会经常失眠,反映出现代脑的心理失衡状态,出现了生理的亚健康状态(虽然病例中没有说明)。在睡眠不足的情况下,平衡针首先启动了修复程序,启动的核心是睡眠程序,让失调紊乱的中枢神经应急性恢复到平衡状态,降低了植物神经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副交感神经占主导地位,所以患者感到疲劳和嗜睡,这是生命的自我调节功能。我们的生命是经过亿万年进化来的,我们的修复功能是天生的、强大的、神奇的,修复的程序是自动化程序。另外针刺过程中,患者对针刺的恐惧和害怕,也会影响患者的不良心理,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应激性的干扰大脑中枢神经系统,加重现代脑的心理失衡,加重大脑空天雾霾的污染。其父身高约170Cm,体重约200斤,是一个大胖子,年龄也不大,54岁,应该算是中年,如果没有其他因素影响,区区三针快针就能让他一周疲劳和嗜睡,这是不能做到的。背后肯定有影响的核心因素存在。背后的核心因素应该是:<1>心脏和大脑的供血不足。<2>心理程序的紊乱。患者身体没劲懒散反应,反映了心脏和大脑供血相对不足,患者应该有高血压或高血糖,针刺后,机制,血液重新分配,改善了下肢血液循环,造成了内脏的相对供血不足。另外在“三高”的基础上,消耗了大量的能量物质。可以看出患者的心理程序是紊乱的,应该是平时性格脾气比较暴躁,交感神经兴奋紧张,机体兴奋性增强,保持了一定的应激性,所以看起来挺勤快的。针刺后大脑升了级,调节了现代脑的功能,改善了失衡的心理程序,降低了交感神经的兴奋性,所以看起来人就会比原来懒散一些。所讨论的案例,核心不能脱离三脑体系的原则,特别是不能脱离现代脑这个核心。

  师父王文远教授的分析到位,给弟子从个案角度讲了一堂三脑体系课,让弟子受益匪浅,特把师父的批示原意记录在案,以便时时加以学习、领悟!

四、作者感悟

  此文写好后,我总感觉似有欠缺,又对出现扎针后感觉困倦嗜睡的其他案例追踪调查,琢磨了5个月余,今晨茅塞顿开:第一次施针,我称之为(点醒程序),也就是机体快速反应过程的点醒起始程序,机体的反应即是机体生物电的快速运转,生物电的触发过程是耗能的过程,耗能之后,机体暂时处于一种休整状态(即困倦嗜睡状态)。第二次施针,我称之为(修衡程序),也就是机体(靶点)把医生的指令通过大脑最高指挥系统(靶轴)对有病变靶位做出修衡执行任务,这一过程,同是生物电的耗能过程,需要机体应激性能量再分配,机体处于一种调整修衡状态(困倦乏力状态)。第三次施针,我称之为(复衡程序),即机体靶点接收到的医生指令,通过大脑高级中枢指挥系统(靶轴)对有病变靶位做出精准的修复程序,让机体快速把能量物质运输到病变靶位,做为病变靶位的营养供给,即机体产生的大量生物电,分泌各种修复病变靶位的激素、介质,机体处于一种复衡状态(困倦乏力感明显减轻)。通过三次的施针干预,机体会对自身的失衡状态做好复衡的准备程序,也就是说病人扎针后感到疲劳和嗜睡是正常的生理反应,一般经过施针三次后,机体会进入一种适应状态,疲劳和嗜睡感觉会消失。

(2020年12月15日)

 

更多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平衡针灸张建 | 阅读: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