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平衡针灸
背景:
阅读新闻

中华医魂丨王文远:平衡针灸学的开创者

[日期:2020-10-30] 来源:  作者: [字体: ]

来源:中华网

记者:杨红军

编审:于 波

编辑:张 建

时间:2020年10月30日

 

 

16岁开始拜师学艺,19岁当兵入伍,王文远,这位平衡针灸学科的创始人在50多年的从医过程中,深入全军内陆与边防300多个连队,治疗部队训练伤10万余人,门诊量超过60万例,并在此过程中直接和间接培养了出十多万的平衡针灸学生。王文远给他们定下了一个规矩,那就是要时刻谨记“平衡针灸,源于众生,悬壶济世,鞠躬尽瘁”,每人义诊3000人次以上。

采写/杨红军

摄影/杨红军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每周四是年逾七十的王文远教授的门诊日,一到这天的上午,陆军总医院东区的门诊大厅都会被来自全国各地的患者挤得水泄不通。为满足这些长途跋涉而来的患者的就诊需要,他主动向医院领导提出来,取消原来“平衡针灸专家门诊每日限号30人”的规定,自愿加班加点的满足患者需求。除了每周四的门诊,王文远还主持着全军平衡针灸治疗培训中心的研究和培训工作,要经常外出演讲和培训。

 

一位云南来的学生在门诊见习日记中这样写道:“今天上午的门诊从8点30开始,一直持续到中午12点40,总共250分钟,王老师接诊患者260人,平均不到一分钟治疗一人,不仅使来诊的患者和家属感到惊奇,就连我们这些来见习的弟子也是大开眼界!” 

 

 

平衡针灸学 

 

王文远治病的“神速”源于他开创的平衡针灸学的独特之处——3秒钟见效。当被问到什么是“平衡针灸学”的时候,他像是对亲戚朋友夸耀自己家孩子一样,侃侃而谈。他说:“平衡针灸学实质上是对传统中医针灸医学的继承与创新,它来源于中医,特别是针灸医学的经络理论体系。2000多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在大量临床实践中总结出经络理论,将当时的社会环境和科技条件构成的临床经验定位于针灸医学的理论体系、方法体系和穴位体系,这是相当伟大的。平衡针灸则指明经络体系的背后核心是神经。”

 

平衡针灸学突破了几千年传统经络模式,提出了区域性、特异性、交叉性的取穴原则。它发明了位于外周神经上的靶点,在大脑中枢靶位的作用下,依靠病人自己来调节修复治疗自己的疾病。在平衡针灸的基础上又推出了平衡心理学、平衡保健学、平衡推拿学、平衡火罐学、平衡药物学、平衡膳食学等平衡医学系列。它突出强调心理平衡,突出中枢调控,不论功能性器质性疾病均定位于病人的大脑高级中枢去治疗,突出单穴疗法,快速针刺,3秒见效,突出安全简便价廉。

 

谈到平衡针灸学的学科优势,王文远说:“平衡针灸学是安全、快速、绿色的医学。它不在前胸后背上选择治疗穴位,这就有效避免了传统针灸存在不安全的部位和因素。它强调一穴治多病,3秒钟见效。对于那些发病多年的患者,坚持按周期治疗,也能起到很好的治疗作用。绿色是指它能清理我们体内产生的代谢产物,也就是西医中说的内毒素,而且它不用化学药品和中药,不污染环境,不破坏植被资源。” 

 

 

气生百病与平衡 

 

王文远教授在介绍这门学科的时候,始终都在强调“平衡”二字的重要性,他说:“我们强调的平衡,首先是心理的平衡。心理平衡了才能保证生理平衡,心理健康是生理健康的前提,只有有好的身体,才能有身体去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

 

他说,按照中医理论来讲,我们的心理有一个平衡值和一个域值。我们每个人有着不同的家庭出身、社会环境、经济基础和文化教育,等等。这些因素的不同使得每个人的心理素质不一样。“一旦超过了域值就会形成损伤,超过时间过长或超出过大,就会引发心理和生理的疾病。”

 

在他看来,“气生百病”是很有道理的。几乎所有的疾病都源于我们的心理不正常,不能用平衡、辩证、发展的思维看待自己、他人、家庭和社会,而是以自我为核心,这才造成了心理的不正常状态,“心理性疾病是平衡针灸学定位、干预、指导的核心,它突出心理学,同时心理学也是中医学的核心,心理学的背后就是生命科学。”

 

他说,平衡针灸学的医生首先应该是高级的心理医生,是高级保健医生,要帮助病人打开生命的开关,让人体重新开启对抗疾病和修复疾病的能力。“当然,我们自己首先得健康,才能去帮助别人。自身调理好以后,可以继而惠及父母和家庭。”

 

“总之,平衡是一个哲学范畴。” 

 

 

3秒,6年 

 

“王教授,您是我的贵人呀,为我解除了折磨我这么多年的痛苦!我初诊是2018年02月08日,扎完一次后疼痛基本上就消失,治疗两次到今天没有出现过疼痛……”一位四十来岁的颈椎病和肩周炎患者这样激动地描述着自己的就诊经历。可就是为了找到正确的穴位,能够让患者在几秒钟的时间内达到减轻病痛的效果,王文远整整摸索了6年多。

 

王文远的老家在山东沂蒙山区,16岁就开始拜师学艺了。“我是咱们国家第一批师带徒的学生。1959年,国家卫生部下发文件,要求抢救老中医的经验和技术。1961年,这项政策开始在山东沂蒙山区落地实施,当时我们公社就只有两个名额,一个名额给了老中医的儿子,另一个名额就落到了我的头上,我这才有机会进入到中医领域学习。”

 

3年的学徒过程中,王文远在师父的要求下背了包括《黄帝内经》《内科杂病论》《外科杂病论》《伤寒论》《妇科杂病论》《针灸医学》等在内十几本中医典籍,“只有这样在临床当中才能派上用场,总不能等到用的时候再去翻书吧!”

 

“当时,早上和晚上背书,大部分时间给师傅打下手。背诵的书都是清朝之前的书籍,与现代医学有了很大隔阂,看《黄帝内经》跟看天书一样。时间久了,我觉得学中医很困难,当好一个中医更加困难。也就暗暗下定决心这辈子要把中医学好,要改革中医,为后辈的人能够有捷径可走而努力。” 

 

 

军队,这个大舞台 

 

“当时在公社里的卫生院,条件很有限,也没有什么迫切的创新需要。”对于1964年参军入伍这件事,王文远把它看作是“命运转机”。进入部队,被分配到了团卫生队后,他发现原来部队里并没有中医学,自己能不能留在部队关键在于能否对部队医学做出贡献,为官兵健康做贡献了。

 

“当时的环境和条件也很有限,没有什么研究经费,但是针灸针可以重复使用,也不用花什么钱,于是我就在领导支持下主动下连队巡诊。”那个时候,部队官兵投掷手榴弹很普遍,他们的肩关节损伤很厉害,肩周炎比较普遍,而西医方面也没有有效的解决办法。思来想去,王文远决定试着用针灸针来对肩周炎进行治疗。经过一番研究,他发现传统中医针灸疗法的20多个穴位中没有一个符合部队官兵的特殊需要,很多治疗方法都是在半个小时之后才能起到一定效果,根本就无法满足官兵这个特殊群体的需要。

 

既然传统的针灸疗法不行,王文远就开始考虑起神经治疗的路子来,“在部队医学院里,我补习了西医的部分课程,这才知道了神经。在传统穴位无效的情况下,我想到了从神经入手。”

 

有了目的,但是却没有明确的目标。一开始,他在上下肢上画出来了20多个点位,“那时候是国家发展特殊时期,没有任何其他的试验对象,只能用自己身体试验。在教科书上,神经很清楚,也很粗大,但是真要扎到自己身上,有时候二三十针都不见得能够找得到。”

 

前前后后经历了6年多的试验摸索,王文远才在下肢的飞仙神经找到了治疗肩周炎的特定穴位,“一下子有了触电式和爆炸式的针感,我自己也吓了一跳,因为之前根本就没有听说过,更没有感受过。”穴位找到了,他就开始逐渐摸索着如何把握时间和测定效果,最终终于达到了“3秒钟止痛、见效”的目的,并且发现交叉取穴,好于同侧取穴的现象。

 

改革开放后,平衡针灸治疗方法得以在全国8个省市14家医院进行大面积临床实验,通过对2400多位患者进行观察,其结果得到了业内人人士的一致认可,1992年开始全国推广。平衡针灸学科1995年12月被总后卫生部批准为“全军平衡针灸治疗培训中心”。2002年10月被评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针灸专科。 

 

 

中医的春天与艰难 

 

“我们国家现在对中医非常重视,通过立法和政策来保护和发展中医,中医的春天来了。”王文远对于未来中医的发展充满信心的同时,也有着一丝担忧,“我们国家有13亿人口,只依靠学校培养是不够的。我们要重视基层经验和老中医的家传。”他认为,虽然国家已经制定了专长医师和师承医师的扶持计划,但是落实起来很困难,“因为各级还是按照西医的标准来要求,西医是实验医学,副作用大。中医是不断学习和淘汰的过程,是经验医学。”

 

对于平衡针灸学未来的发展,王文远也是丝毫不敢懈怠,“这个学科是我创立的,我要承担起这个学科的再创新、再突破的任务。目前的重点是培养一部分弟子和骨干,不求数量,但求质量。在带徒弟上,我基本上是通过临床和义诊去带徒弟。搞好这个学科建设是我的终身目标,我其他的的什么都不懂和不会,我也接触了很多首领导干部、企业家等,但是却没有一个朋友,如果我的时间都花到了吃喝宴请上,根本就静不下心来从事研究和学习。”

 

 

更多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平衡针灸张建 | 阅读: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