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平衡针灸
背景:
阅读新闻

平衡针灸治疗中暑

[日期:2017-06-30] 来源:本站  作者:张建 [字体: ]

平衡针灸

  刚上班,见一女依椅子后躺在椅子上,问其‘’怎么了’’?她的丈夫说:午饭后干活时,忽然出现头痛、头晕、胸痛、胸闷、恶心,当头晕目眩时幸好依扶墙上,才没有摔倒地上,给其藿香正气水口服,然呕吐胃内容物(午饭)约200毫升,随后陪送来院。问患者有何不适,患者小声回诉:头痛、头晕、胸痛、胸闷、恶心、乏力,有呕吐,无呕血,有发热感,有汗,二便正常。再问以前有没有类似病史,患者说:去年也是在天热干活时出现过这种病况,去医院治疗,诊断:中暑。给输液治疗后好转(具体用药不详)。

  查:体温:37.8°C血压:110/70mmg,心率:95次/分,R:20次/分,神志尚清,疲倦,检查合作,对答切题,面色苍白,四肢皮肤湿冷,口唇无发绀,双眼微闭,双瞳孔等圆等大,对光反应灵敏,伸舌居中,颈软,气管居中,心肺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腹部平软,肝脾未及,无压痛及反跳痛,肾区无叩痛。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病理症未引出。

依据患者和家属自述过程及结合病史。诊断:1、中暑2、急性反流性食道炎。患者要求输液治疗,以求早点恢复。根据现有病情,患者出现多种系统症状,虽然用药物输液可以治疗,但恢复时间较缓,采用平衡针灸治疗的话,可以达到立竿见影效果。跟患者沟通不用输液治疗,使用平衡针灸治疗即可。患者不信不用药可以治疗中暑,我说:平衡针灸是部队创新技术,很多人治疗有效,试一试就知疗效。患者听到有这么好的疗效,愿意采用针刺治疗。先让患者喝水,但她只喝了二小口,就说有恶心感。然扶她到治疗室,让其放松心身,不要紧张。给以针刺:头痛穴、腹痛穴、胸痛穴、胃病穴。针刺完,问她感觉如何?她说:咦,头痛、头晕减轻了,也没有那么胸痛、胸闷了。过了十分钟,看她脸色由苍白转红润,不用依靠背椅可独坐,问她感受怎样,她说:除了胸部中间还有点胸痛外,其它症状比刚才好多了。我说:你的胸痛可能是因呕吐时胃酸烧灼食道引起,回去后注意饮食,避免刺激性食物,食道炎症会逐渐修复好。再让她喝水,能喝几口,没有恶心感。她丈夫见了说:前后十几分钟,判若两人。没用药好的这么快,会不会复发,要不要用药?为了安慰他们,给以开了一天的口服药防备,交代他们,回去后,要休息,多喝糖盐水补充体液能量,平衡心理,劳逸结合。以后不要在高温下连续作业,在高温高湿环境工作时,要注意通风,要适当掌控休息及调整好心态。他们拿了药,没有感觉不适,向我道了谢,带着舒适笑容离开了医院。

感悟:

  中暑的平衡针灸应急干预技术

  现代平衡针灸技术的创立,来源于王文远教授多年在部队官兵训练伤应急治疗、老干部的应急保健治疗和门诊病人治疗的经验总结。

  一、平衡针灸干预中暑的原则

1、阻止疾病进一步加重,尽快恢复体健状态。

2、减少昏迷和休克的发生。

3、干预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作用,使产热和散热取得平衡。

4、降低人体各系统和各器官功能障碍等并发症的发展风险。

  二、平衡针灸干预中暑的科学原理

  通过国家973重大基础理论研究证实,现代平衡针灸针刺神经中枢干预的最佳时间45‰秒,可让身体产生大量神经递质、免疫物质、单胺类、氨基酸类,内分泌系统分泌多种激素,为临床急救提供了重大科技依据原理。

  关于中暑知识的简单介绍:

  中暑是由于高温环境引起的体温调节中枢障碍、汗腺功能障碍和水电解质丢失过多而发生的以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等系统功能衰竭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

  病因

1.环境因素

 

在高温高湿作业的环境工作,如果再加上通风差,则极易发生中暑;农业及露天作业时,受阳光直接暴晒,再加上大地受阳光的暴晒,使大气温度再度升高,使人的脑膜充血,大脑皮层缺血而引起中暑,空气中湿度的增强及无风场所易诱发中暑。

 

2.个人体质因素

 

在公共场所、家族中、人群拥挤集中,产热集中,散热困难,身体存在基础疾病,免疫力下降,夏季剧烈运动和连续工作的人群(如夏季训练的官兵、运动员),高温下易出现中暑。

临床表现

中暑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重症中暑。

 

先兆中暑、轻症中暑者口渴、食欲不振、头痛、头昏、多汗、疲乏、虚弱,恶心及呕吐,心悸、脸色干红或苍白,注意力涣散、动作不协调,体温正常或升高等。

重症中暑包括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

 

热痉挛是突然发生的活动中或者活动后痛性肌肉痉挛,通常发生在下肢背面的肌肉群(腓肠肌和跟腱),也可以发生在腹部。肌肉痉挛可能与严重体钠缺失(大量出汗和饮用低张液体)和过度通气有关。热痉挛也可为热射病的早期表现。

热衰竭是由于大量出汗导致体液和体盐丢失过多,常发生在炎热环境中工作或者运动而没有补充足够水分的人中,也发生于不适应高温潮湿环境的人中,其征象为:大汗、极度口渴、乏力、头痛、恶心呕吐,体温高,可有明显脱水征如心动过速、直立性低血压或晕厥,无明显中枢神经系统损伤表现。

 

热衰竭可以是热痉挛和热射病的中介过程,治疗不及时,可发展为热射病。

 

热射病是一种致命性急症,根据发病时患者所处的状态和发病机制,临床上分为两种类型:劳力性和非劳力性热射病。劳力性者主要是在高温环境下内源性产热过多(如炎热天气中长距离的跑步者),它可以迅速发生;非劳力性主要是在高温环境下体温调节功能障碍引起散热减少(如在热浪袭击期间生活环境中没有空调的老年人),它可以在数天之内发生。其征象为:高热(直肠温度≥41℃)、皮肤干燥(早期可以湿润),意识模糊、惊厥、甚至无反应,周围循环衰竭或休克。此外,劳力性者更易发生横纹肌溶解、急性肾衰竭、肝衰竭、DIC或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死率较高。

治疗

1.停止活动并在凉爽、通风的环境中休息。脱去多余的或者紧身的衣服。

 

2.如果患者有反应并且没有恶心呕吐,给患者喝水或者运动饮料。患者反应较重时可用针刺治疗(针刺部位:头痛穴、腹痛穴、胸痛穴、胃痛穴、急救穴。)。也可服用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中药。

 

3.让患者躺下,抬高下肢15~30cm,以利于脑供血充足。

 

4.用湿的凉毛巾放置于患者的头部和躯干部以降温,或将冰袋置于患者的腋下、颈侧和腹股沟处。

 

5.如果30分钟内患者情况没有改善,寻求医学救助。如果患者没有反应,开放气道,保持呼吸道通畅。

 

6.对于重症高热患者,降温速度决定预后。体温越高,持续时间越长,组织损害越严重,预后也越差。体外降温无效者,用4℃冰盐水进行胃或直肠灌洗,也可用4℃的5%葡萄糖盐水或生理盐水1000~2000ml静脉滴注,既有降温作用,也适当扩充容量,但开始速度宜慢,以免引起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合并休克时应尽快静脉输液,尽快恢复血容量,提高血压,大量静脉输入常温液体也有利于降低患者体温。

 

7.严重者必要时,需行床旁血液净化治疗。

 

8.加强监测和对症治疗。

更多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平衡针灸张建 | 阅读: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