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平衡针灸
背景:
阅读新闻

运用平衡诊断干预程序促醒植物人临床验案

[日期:2015-01-07] 来源:本站  作者:刘寒玉 [字体: ]

  

 

  植物人(PVS)是与植物生存状态相似的特殊人体状态,除保留一些本能性的神经反射和进行物质能量的代谢能力外,认知能力已完全丧失,无任何主动活动,又称植质状态、不可逆昏迷。1996年及2001年南京PVS会议明确了我国植物人的诊断标准如下:⑴认知功能丧失,无意识活动,不能接受指令;⑵保持自主呼吸和血压;⑶有睡眠-醒觉周期;⑷不能理解和表达语言;⑸能自动睁眼或在刺激下睁眼;⑹可有无目的性眼球跟踪运动;⑺丘脑下部及脑干功能基本保存。以上状态持续1个月以上者即为PVS。国外对于PVS的认定标准与国内的差异主要是在VS持续时间上不同,有的国家是3个月,有的国家是6个月到12个月。
  一旦病人进入持续植物状态,就意味着康复无期、亲人的牵挂和绝望、巨大的生命维持费用。目前国内外对于PVS没有成熟的治疗方案,一般采用综合疗法,包括针灸、高压氧、神经电刺激等,促醒率很低,国外临床上脑外伤后的PVS在6个月-1年的意识恢复率仅为16%,国内略高,总体上疗效不理想。PVS的生命维持费用非常昂贵,美国的统计是每人每年需要花费12.6-18万美元,我国的资料提到每个PVS每年的医疗费用需要30万元人民币。亲情的牵挂,使得很多PVS的家人明知道希望渺茫,宁肯耗尽巨资也不忍放弃。一旦PVS被唤醒并恢复健康,除了病人本人重获新生,更是一家人的狂喜。

  本人于2014年接诊一例PVS 6个月以上的患者,在平衡针创始人王文远教授的指导下,经过27次平衡针干预,使病人苏醒,恢复视、听、语言功能,恢复部分运动功能,全面控制并发症。该病例再次验证了平衡针中枢调控的神奇疗效,平衡针干预、康复的过程充分体现了王文远教授提出的疾病、病因、治疗定位于大脑的理论,具有典型性。在此将该病例的促醒干预过程和体会记录下来,共同交流:

  1.      首诊记录

  1.1.    临床资料:

  1.1.1.  初诊时间:2014年6月6日上午。

  1.1.2.  就诊地点:北京市朝阳区某康复医院。

  1.1.3.  一般资料:T某,女性,57岁。右侧丘脑出血术后PVS状态6个月。

  1.1.4.  病史记录:病人于2014年1月初因右侧丘脑出血,破入脑室系统入院,经4个月抢救和治疗,出院报告记录为:①右侧丘脑出血术后,②右侧额颞顶去骨瓣减压术后,③脑室腹腔分流术后,④高血压III级(极高危),⑤泌尿系感染,⑥肝功能损害。病人状态:GCS评分7分:无自主睁眼1分,能发声无语言2分,疼痛躲避4分。生命征稳定,双侧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射消失。

  1.1.5.  病人情况观察:极度消瘦,无表情纹,无自主运动,意识朦胧,与外界无交流。住院期间经历多种并发症:呼吸系统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复合感染、反复消化系统出血。护理良好无褥疮。

  1.1.6.  病人家属介绍:病人接近无意识状态已经持续近6个月,日常家属细心照料,但是病人身体情况持续恶化,各种康复和治疗只能维持生命,看不到希望。虽然医疗花费近百万元,家属坚持要求治疗不放弃。因为患者80多岁的老母亲常年患严重肺心病,接受平衡针干预1次后症状明显缓解,感叹效果迅速神奇,恳请对患者施与平衡针干预。

  1.2.   诊断:

  1.2.1.  经西医诊断右侧丘脑出血术后,GCS评分7分,昏迷状态持续近6个月。

  1.3.    首诊判断:

  1.3.1.  持续昏迷状态,脑损伤较为严重,具体损伤部位和程度根据现有技术手段不可知。

  1.3.2.  生理功能极差,存在多种危及生命的风险因素。

  1.3.3.  平衡针中枢干预可望增强大脑功能,进而调节各项生理机能,最低限度可以延长存活期。

  1.3.4.  理论上平衡针干预有促醒的可能,具体情况根据病人脑损伤和自愈能力而定。

  1.4.    首次干预方案:

  1.4.1.  首次干预目标:中枢干预,详探病情;启动和加强机体自愈功能,调节生理机能。

  1.4.2.  主穴:头痛穴、降压穴、肩痛穴

  1.4.3.  辅助穴位:胸痛穴、咽痛穴、明目穴、牙痛穴

  1.5.    首诊建议:

  1.5.1.  随时观察、随诊。

  1.6.    首次干预效果反馈:

  1.6.1.  干预次日病人出现一侧下肢自主运动。

  1.6.2.  干预后发声次数逐渐增加。

  1.6.3.  家属惊喜异常,恳请继续治疗,根据病人情况暂定每周2次平衡针干预。

  1.7.    首次干预评估:

  1.7.1.  平衡针诊断、干预的过程,也是对病患进行心理测评的过程,根据家属对发病、治疗过程中病人反应的叙述和对病人的观察,发现病人性格坚韧、求生欲望强烈。

  1.7.2.  平衡针干预的过程,也是验证诊断和观察的过程。该病人只有表皮刺激反射,没有深部针感,神经系统损伤严重,丘脑上功能不可测知,符合植物状态的诊断。

  1.7.3.  平衡针干预的过程,也是心理干预的过程,对待脑部严重受损的病人,即时暂时无法确定她是否可以听到看到,依然需要执行询问、交谈、引导和鼓励等心理干预,在针刺的同时进行语言安抚,起到刺激、训练和心理疏导的作用。对重症和生活无法自理的病人,心理干预的对象应该扩展到病人、家属和陪护人员。

  1.7.4.  首次干预就出现明显效果,说明病人机体自我修复能力较强。

  2.      平衡针干预方案:在王文远教授指导下,根据初次干预的情况和效果,评估、制定3阶段干预方案。

  2.1.    第一阶段目标:唤醒大脑,恢复意识和高级中枢功能,调理生理机能,时间预期3-6个月。

  2.2.    第二阶段目标:稳定病人心理;增强生理机能,控制并发症,全面恢复高级中枢活动;重点恢复消化系统机能,争取自主进食,为下一阶段积累物质能量。时间预期3-9个月。

  2.3.    第三阶段目标:侧重恢复自主运动功能,全面提升各项生理机能,争取部分生活自理。时间预期9个月-3年。

  3.      第一阶段干预记录:

  3.1.    目标:促醒,恢复意识和高级中枢功能,保护重要脏器。

  3.2.    平衡针干预穴位:头疼穴,降压穴,腕痛穴,肩痛穴,胸痛穴,牙痛穴、咽痛穴。

  3.3.    平衡心理干预:取得家属配合,为病人提供多种良性刺激、多重交流、鼓励信心的环境。

  3.4.    效果:

  3.4.1.  2-5次干预,足部穴位开始有明显的针感表现,5次干预后可通过轻微眼皮运动或右腿抖动应答个别“是”与“否”的提问,如:“你能听到我吗?”病人挤挤眼皮表示能听见,不是每次提问都能有反应,不仔细观察无法发现。该迹象说明大脑意识开始清晰,但是脑功能低下。叮嘱病人家属:病人已经开始有意识,要对病人多安慰和交谈,多鼓励。注意床边言谈,勿惹病人不快。

  3.4.2.  2014年6月24日,第7次干预。针刺牙痛穴有明显闪躲动作,面部开始有表情,有意识的想说话,说不出来,想通过各种方式表达,但是无法与外界建立有效沟通。怀疑处于“闭锁综合征”状态,即大脑有意识,可接收外界刺激,但是支配身体的神经联系还没有恢复,无法表达。

  3.4.3.  2014年6月27日,第8次干预。病人开始有情感表达,舒服、着急、厌烦等表情。针对病人可以接收外界声音、影像信号的情况,叮嘱家属:对病人可以开始进行表达方面的训练。病人身体虚弱,训练和交流注意适度。多进行肢体安抚,多鼓励,不要说可能引起病人不快的话。

  3.4.4.  2014年7月1日,第9次干预。 干预过程中病人开口说了一个字“疼”,第1次有了清晰准确的语言。

  3.4.5.  2014年7月4日,第10次干预。干预后次日自主睁眼长达1分钟,说能看见人。可以进行有限的单字对话。右腿可以按照指令抬、放。情绪表达更丰富和清晰,如不耐烦、累、高兴等。

  3.4.6.  2014年7月7日,第11次干预。右手可以自主抬高,移动,有意识的做擦嘴、拔导尿管等动作。

  3.4.7.  2014年7月24日,第15次干预。双眼自主睁眼多次,能够伸手抓人,表情纹出现。会说“谢谢”、“再见”等常用短语,能叫出家人名字。

  3.4.8.  2014年7月30日,第17次干预。能讲多个字组成的句子,眼睛转动灵活有神,能根据指令从查房记录上指出自己名字。胃出血复发,改肠饲为输营养液。

  3.5.    第一阶段干预评估:

  3.5.1.  干预至今,GCS评分达到满分15分,自动睁眼4分,回答切题5分,按指令运动6分。已经完全清醒,脱离PVS状态。

  3.5.2.  干预过程中,病人除平衡针外的其它治疗康复曾经有多次调整:转院、停止高压氧舱、改胃饲为肠饲、调换静滴药物、停止、新增康复项目等,上述这些都未对病人意识和大脑功能的恢复产生任何影响,平衡针干预的效果明确、迅速,让家属和病人更加坚定了继续干预的信心。

  3.5.3.  第一阶段的干预目标提前完成,进入第二阶段。

  4.      第二阶段干预记录:

  4.1.    目标:干预的重心由唤醒调整为控制胃出血、泌尿感染等多种并发症,增加吞咽功能恢复,为自主进食做准备。

  4.2.    穴位相应调整:胸痛穴改为胃病穴,增加肾病穴。

  4.3.    平衡心理干预:恢复意识和情绪后,积极帮助病人克服可能出现的剧烈心理波动,鼓励信任为主,多交流,适度康复,避免急于求成。

  4.4.    效果:

  4.4.1.  第18-25次干预。胃出血停止,泌尿系感染控制。2014年9月2日,胃镜复查,胃部完好,没有找到任何损伤的痕迹,恢复超出预期。可以进食流质食物。

  4.4.2.  2014年9月3日,出院回家。至此,可以明确协同肢体动作、语言、视线表达意思,情绪积极乐观,生理功能稳定,在继续使用胃管的同时,自主进食每餐100-150ml,每天3次。

  4.5.    阶段性评估和调整:计划每周2次干预,目的:巩固消化系统功能,待体力稍有恢复后,增加机体运动功能干预,最终目标是今后6个月内体重增加5-10公斤,1年内完全自主进食、全面恢复语言、视听功能,3年内大小便自主、恢复部分运动功能、达到部分或全部生活自理。

  4.6.    病人出院回家后,又上门进行了2次干预。2014年9月25日,因为病人家庭原因,中断干预。

  5.      尾语:

  5.1.    平衡针直接作用与大脑、干预颅脑损伤效果明确:

  5.1.1.  平衡针干预颅脑损伤,包括出血性、缺血性脑血管意外及其后遗症,效果显著,有很多成功的病例,使很多病人重获新生。有的病例在3年内经历2次脑中风,偏瘫后接受平衡针干预,从轮椅上站起来,行走自如,坚持平衡针十几年,无复发。

  5.1.2.  本病例属于严重脑损伤,前6个月的医院治疗没有显著效果,通过平衡针干预,不但病人在短时间内苏醒,恢复各项功能,而且功能的恢复与干预目标一致,为平衡针对人体的刺激可以直接进入大脑提供了有力证明,也为相似病例的平衡针干预积累了良好经验。

  5.2.    平衡心理干预是疾病干预的重要手段:

  5.2.1.  根据王文远教授“心理失衡致病”的理论,病人的心理干预修衡和为病人创造一个良性的心理氛围是治疗疾病的必要手段。该病例的病人在持续6个月昏迷状态后还具有强烈的求生欲望,家属的坚守和悉心陪护是获得良好疗效的决定性因素。

  5.2.2.  信心、良好的沟通和各方积极的配合是医患信任的基础,更是疾病康复的推动力。本病例中,取得病人和家属的认真配合,顺利度过促醒后的心理和情绪波动,各项生理功能的恢复速度超过预期,反映了心理干预对于疾病康复具有明确的促进效果。

  5.3.    本病例成功实践了平衡诊断干预程序:

  5.3.1.  平衡诊断干预程序的理论基础是“疾病、病因、治疗的定位都在大脑中枢”,本病例对颅脑损伤和并发症的干预取得准确显著效果,充分验证了该理论。

  5.3.2.  本病例从诊断、干预、评估、调整上完全采用平衡诊断干预程序,详细记录该病例,希望有助于今后在实践中运用、推广平衡诊断干预程序,提高疗效和干预效率,积累更多临床经验。

(北京军区总医院全军平衡针灸中心——刘寒玉整理)

更多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平衡针灸马先博 | 阅读: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