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来源:科技新时代
作者:王文远
时间:2025年3月6期
王文远
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 100126
前言:抑郁症是现代脑的心理疾病,也是一种高致残性、高复发性的精神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球抑郁症的发病率3.4%,发病人数超过2.64亿。2019年《柳叶刀》展示,中国抑郁症终身患病率6.8%,约有9500万终身患者。抑郁症已经成为全球公共卫生的重要挑战。现将中西医对抑郁症的诊断干预的现状,和平衡针灸作为中医现代化的重要成果,基于“脑理论”“脑技术”“脑文化”三位一体的创新体系,为抑郁症干预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本文从平衡针灸的脑理论机制、脑技术应用及脑文化内涵三个维度,系统探讨其对抑郁症的干预价值。
一、抑郁症现代医学诊断要点
(一) 症状标准
1、核心症状:情绪低落、兴趣或愉快感丧失、精力下降或易疲劳。
2、附加症状:注意力不集中、自我评价低、睡眠障碍、食欲改变、自杀观念等。需至少满足两条核心症状及三条附加症状。
(二)病程标准
症状持续至少两周,且排除其他躯体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或物质滥用导致的抑郁。
(三)严重程度标准
社会功能受损(如学习、工作能力下降)或显著痛苦体验。
(四)病因分析
1、遗传因素:家族史增加患病风险,可能通过神经递质代谢异常(如5-羟色胺水平下降)影响情绪调节。
2、生物化学因素:神经递质失衡(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与脑区功能异常相关。
3、心理社会因素:重大压力事件(如失业、亲人离世)、长期慢性压力或性格特质(如完美主义)为主要诱因。
二、抑郁症中医辩证论治要点
(一)疏肝解郁
通过中药调理、情志疗法等方式来缓解抑郁情绪。此方法有助于改善因肝气郁结所致的心境低落、失眠等症状。
(二)健脾养心
健脾养心通常采用饮食调整、药物内治等手段来实现。此法适用于治疗由脾胃虚弱引起的心悸、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
(三)益气养血
益气养血包括运用补益气血类方剂及针灸疗法等方法来执行。此法针对体虚引起的疲劳、面色苍白等问题有效。
(四)安神定志
安神定志可采取镇静催眠药、心理行为干预等策略来实施。此措施目标是缓解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状态。
靶位神经修复以脑科学为干预手段,是以达到“现代脑的心理与原始脑的生理相对平衡”为目的,创建 “脑技术、脑理论、脑文化”三脑科学体系为核心,构建“心理与生理、心理与家庭、心理与社会、心理与自然”的整体医学调节模式。
三、抑郁症平衡针三脑科学干预体系
(一)抑郁症脑技术干预体系
抑郁症脑技术干预体系核心,就是利用病人基因程序修复系统自己治疗自己的疾病。因为我们人类通过亿万年的进化,已经形成了自我保护功能和权利。平衡针脑技术干预原理,通过针刺外周神经靶点,帮助患者打开生命的开关,强迫大脑升级,在大脑中枢靶轴整合下,清除现代脑的雾霾心理,为原始脑的生理垃圾清理、炎症吸收、疾病的修复创造条件。
(二)抑郁症的脑理论干预体系
抑郁症脑理论干预体系就国家973重大基础理论研究的重大科技成果,“中枢调控理论”、“基因修复理论”。就是通过针刺促进现代脑的指挥系统升级,保障原始脑的生理基因程序的正常运转。
(三)抑郁症的脑文化干预体系
抑郁症的脑文化干预体系主要是针对现代脑的认知,思维方式,信仰支撑,精神境界,和对生命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了解与尊重。特别对学习掌握由现代脑与原始脑组成的生命科学规律,两脑失衡启动的疾病科学规律,人类对抗疾病修复疾病科学规律有一个正确的认知。脑文化是以现代大脑为载体,是以脑心理学为核心,是以脑信仰为标志,是以脑哲学为标志,是以脑科学为依据,是以脑健康为目的。
四、抑郁症平衡针中枢调控机制
(一)抑郁症平衡针调控的神经心理学调控机制
我们人类的大脑是由现代脑(心理脑)和原始脑(生理脑)构成的,现代脑代表了我们的心理功能系统,也代表了我们的心理疾病功能系统;原始脑代表了我们的生理功能系统,也代表了我们生理疾病功能系统。现代脑决定原始脑,原始脑影响现代脑,只有现代脑的心理健康才能保证原始脑的生理健康。抑郁症属于现代脑失衡引发的原始脑病,是现代脑的不良信息在大脑基因片段上的储存,形成了脑雾,严重影响了大脑的空天安全,干扰了基因程序的正常运转,启动抑郁症心理疾病的发生。平衡针灸干预的首先是现代脑的心理功能,通过针刺强迫现代脑的升级,现代脑升级的过程就是大脑神经递质等幸福激素的释放过程,其目的减少对原始脑生理的干扰,恢复原始脑的基因修复程序。
(二)抑郁症平衡针神经生理学调控机制
平衡针灸脑理论认为,人的生命是一个程序化、自动化的管理系统,大脑中枢系统通过人体神经信息网络体系来完成对机体的程序化管理,始终保持机体内外环境的相对平衡状态。平衡针灸干预的原则靶点针对的是负责管理病变靶位(病位)的靶轴(中枢),通过大脑中枢靶轴的整合达到病变靶位新的动态的平衡。抑郁症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大脑司令部指挥系统不正常了,特别是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的过度活跃。国家973基础理论研究证实,平衡针灸中枢干预的最佳时间为45‰秒,平衡针灸的刺激信号可在45毫秒内传递至大脑中枢,触发神经递质(如5-羟色胺、内啡肽)、免疫因子及激素的释放,为疾病的自我修复提供了物质基础。这种快速响应机制可能是直接作用于抑郁症相关的脑区(如前额叶皮层、边缘系统),通过调节神经可塑性改善突触连接异常,修复情绪调控网络的失衡。人体本身就是一个药物制造厂、零件修理厂。平衡针就是利用这个系统达到各个脏器组织中的自我修复功能,制造大量的内源性的免疫物质、神经递质、激素、抗生素等来满足我们心理、生理和病理的需求。例如针刺“降压穴”(足底内侧神经)产生触电性针感,通过生物电激发效应促进患者瞬间进入相对的清醒状态,眼睛明亮了,心情愉悦。说明人脑跟电脑一样,针刺的过程就是大脑升级的过程,核心是现代脑心理的升级。
五、抑郁症平衡针干预的核心原理
(一)抑郁症平衡针干预的雾霾清除原理
抑郁症平衡针干预的现代脑的脑雾,因为平衡针定位在现代脑的心理神经。现代脑的心理神经是人类进化的重要标志,涉及思想、思维、情感等人性本能,处理不好就会想不开启动抑郁症。抑郁症往往存在心理雾霾造成的抑郁、焦虑状态,也称为我们的负面情绪。平衡针灸通过针刺外周神经靶点,激发生物电效应,清除这些心理雾霾,恢复现代脑的空天安全。
(二)抑郁症平衡针干预的垃圾清理原理
平衡针灸通过生物电激发大脑中枢神经靶轴的整合效应,通过清除心理雾霾的干扰,为原始脑的生理垃圾清理、炎症吸收、组织结构修复创造了条件。这种干预方式不仅改善了抑郁症患者的症状,还提升了整体健康水平。体现了中医“治本”的核心思想,中医的“本”就是我们的大脑中枢指挥系统。
六、抑郁症平衡针干预的技术与方法
(一)抑郁症平衡针干预的平衡穴位
1、单纯心理疾病选择平衡穴位:抑郁穴,伴有焦虑症状,可以配合焦虑穴。
2、伴有生理性失眠症状,配合失眠穴,伴有消化不良配合健胃穴。
3、伴有病理性“三高”,可以配合降压穴、降脂穴、降糖穴。
(二)抑郁症平衡针干预的治疗参数:
1、干预次数:轻症患者每周一次,中度患者每周两次,重度患者每周三次。
2、干预疗程:轻度病人三周为一疗程。中度病人三个月为一疗程。重度病人巩固三个疗程,根据症状好转以后,每周三次改为两次,由每周两次改为一次干预。
3、临床随机对照试验:
临床研究表明平衡针治疗轻度抑郁症有效率90%以上,中度抑郁有效率达70%以上,与常规药物疗效相当且安全性更高。脑成像证据:fMRI显示治疗后前额叶皮层代谢活动增强,杏仁核活跃度下降。
七、结语
平衡针灸以“脑理论”为基石、“脑技术”为手段、“脑文化”为灵魂,为抑郁症治疗提供了多维度干预方案。“脑技术、脑理论、脑文化”是平衡针灸学科的核心体系,又称为“三脑”学科体系,该体系是基于中医整体观与现代脑科学交叉创新的成果,其核心是通过整合现代脑和原始脑的协同机制,实现“大脑调控-功能重塑-身心平衡”的系统性干预,为抑郁症焦虑症等心理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路径。
(此文由王文远教授亲传弟子原济南军区首保专家于波主任协助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