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平衡针灸
背景:
阅读新闻

【转发】名人天下|王文远:谱写中医传承 创新发展新篇章

[日期:2024-08-10] 来源:  作者: [字体: ]

  山东,古称齐鲁大地,在这片有着四千多年悠久历史的土地上,曾经孕育出无数杰出的中医药学者。他们秉持医者仁心,传承岐黄之术,披肝沥胆,赓续前哲,用自己的智慧和医术,为祖国中医药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伴随着20世纪共和国走过的风雨历程,跨入新世纪的征途门槛,山东中医药界在复兴中医、革故创新、治病救人、推进社会文明建设方面人才辈出。在这些为祖国医药事业默默奉献的中医学家中,中国平衡针灸学的创始人、原北京军区总医院专家组专家、全军平衡针灸治疗培训中心主任王文远以其精湛的医术、杰出的成就享誉海内外,为推动我国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大山之子  志在国医

 

  1945年,王文远出生于中国北方革命老区——山东临沂沂蒙山区的一个普通劳动者家庭里。

 

  王文远从少年时代起,就开始拜师学艺,师从鲁南中医名家刘春启。他在接受中央电视台访谈时,曾回顾自己早年的学医历程:

 

  “我是咱们国家第一批师带徒的学生。1959年,国家卫生部下发文件,要求抢救老中医的经验和技术。1961年,这项政策开始在山东沂蒙山区落地实施,当时我们公社就只有两个名额,一个名额给了老中医的儿子,另一个名额就落到了我的头上,我这才有机会进入到中医领域学习。”

 

 

  学徒三年,艰苦单调,王文远白天勤力医务,夜晚攻读药典,一切全靠顽强自励。他后来回味这段难忘的青春岁月,曾经感慨地说:

 

  “当时,早上和晚上背书,大部分时间给师傅打下手。背诵的书都是清朝之前的书籍,与现代医学有了很大隔阂,看《黄帝内经》跟看天书一样。时间久了,我觉得学中医很困难,当好一个中医更加困难,也就暗暗下定决心,这辈子要把中医学好,要改革中医,为后辈的人能够有捷径可走而努力。”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三年学徒过程中,王文远记诵下了《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针灸甲乙经》、《医宗金鉴》等十几本中医学经典著作,为他日后长达半个世纪的行医生涯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础,这位聪慧勤勉的少年,通过自己的奋进一步步铺就了成才之路。

 

  20世纪四五十年代,那是一个革命和战争的年代,也是一段英雄辈出的峥嵘岁月,那个时代环境里成长、受苦、拼搏、历练起来的优秀人物,在80年代新时期到来之后,他们相继撑起了共和国改革开放的旗帜,成为各行各业建设事业中的栋梁。历尽苦难却百折不挠、胸怀壮志有责任担当,成为他们这一代人最为宝贵的集体精神品格,王文远堪称是他们中间的佼佼者。

 

沥血精诚 救死扶伤

 

  1964年,19岁的王文远作为“政治特种兵、技术人才”应征入伍,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员。就在这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士气,中华大地随即掀起全民学习解放军的热潮。作为解放军医疗团队的一员,年轻的王文远深受激励,他暗自立志:要对部队医学建设作出贡献,为保障官兵健康作出贡献。

 

  60年代中后期,解放军内部实行“备战、备荒、大比武”训练,由于训练强度较大,军营里的战士们长期练习刺杀、投弹等战术动作,导致他们的肩、腰、肘、膝等肢体损伤现象极为普遍。身为军医,王文远目睹团队里战士们遭受伤痛的折磨,他的心被深深触动了,于是竭力使用自己所学的医术——传统针灸帮助战士们解除病苦,遗憾的是,他对战士们施行针灸治疗后,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因为传统针灸比较复杂,仅人体针灸穴位就有四百多个,时间长、疗效慢,无法达到简便易行、一针见效的疗效。

 

 

  如何破解这一困局?王文远整日废寝忘食,深思苦想。好在上天不负有心人,不久他通过部队组织,学习了现代西医的神经学,这促使他突发灵感,尝试将自己擅长的中国传统针灸与西方现代神经学结合起来,进行大胆的医疗试验。而他自己,就成为这种勇敢试验的第一个人体标本。

 

  从1966年开始,王文远每天对照人体解剖图,没事就在自己身上一针一针地体验针感。在那段国家遭受政治风暴和经济困难的年月里,王文远一家四口住在简陋的一间半房子里,每当夜晚两个孩子睡下,他就在自己身上试验针感,就这样度过了整整六年时间,王文远以身试针,直到后来把自己的满身肌体扎得千疮百孔。

 

  终于,在1972年的一个冬夜,王文远在自己的小腿腓浅神经扎针时,猛然觉得大脚趾与二脚趾之间产生了一股强烈的触电般的针感,而这种针感以前从未体验过。于是,王文远立即专注这一穴位进行反复试针,发现这个神奇的穴位,一针扎下去可使臂膀的疼痛烟消云散,这是王文远找到的第一个治疗肩周炎的穴位——肩痛穴。确保行针安全后,王文远来到军营,为伤病在身的战士进行治疗,结果是一针扎下去,就产生神奇的疗效,明显地缓解了战士们的伤痛,而且整个治疗过程往往只需三秒钟,做到了时间极短、疗效显著,望着眼前一个个转危为安的青年战士,王文远发自内心地感叹道:六年的付出,值得了!

 

  受到战士们的鼓励和好评后,王文远对针灸事业更加充满信心和干劲。同一时期,部队领导推荐王文远进入解放军军医学院学习,1978年北京卫戍区医院成立时,他正式调入该医院工作。

 

  王文远的事业精进时期正值20世纪六七十年代,新生的共和国促进了古老中医的复兴,伴随着“一根银针治百病,一颗红心暖千家”的时代环境,从农村公社到兵营哨所,从赤脚医生到部队军医,那些简陋的医疗设施,越发映衬出医护人员可贵的行医精神,让广大人民切实体会到了中医的内涵:诚心和真心。

 

 

小小银针 普渡天下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王文远毅然投身针灸事业。经过二十年的不懈探索,他陆续在人体外周神经上发现11个穴位能够治疗军事训练伤。之后又经过二十年的不断摸索和实验,他逐渐发现了人体感冒穴、过敏穴、胃痛穴、抑郁穴、牙痛穴等常见病、多发病的穴位。同时,他成功寻索到人体五脏平衡穴位、三高平衡穴位、妇科病平衡穴位、五官病平衡穴位、急诊平衡穴位等重大疑难病的穴位。最终,王文远发现人体外周神经上的38个穴位,可以治疗人体心理性、生理性、病理性等1000多种疾病。

 

  王文远深知,现代西医是实验医学,能够快速治病却未必能长期治本,与之相比,古老的中医传承数千年,历经淘汰和精进,才能达到长期治本的经验医学。中医在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中,产生过《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难经》、《伤寒杂病论》四大经典著作,其中《黄帝内经》作为中医学的大道之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明确提出养生重在平衡的科学原理,更警示后人“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的养生理念。由此,对古代中医学智慧训诫的深切感悟,促使王文远确立行医理念:生命在于平衡,平衡决定人生,并且树立理想追求:研究千年传统针灸与现代脑科学对接,创立现代中医平衡针灸学科。

 

  王文远介绍说,平衡针灸的特点是:安全性、不扎病灶、不留针、三秒见效,既能满足部队战士的训练伤治疗需要,又可以改善人民群众的健康状况。

 

  平衡针灸的优势是:治疗不选择患者、不选择病种、不选择时间、不选择地点、不选择条件,操作简便,费用低廉,安全环保,便于推广。

 

  平衡针灸的创新是:针刺定位患者的大脑中枢神经,不治疗患者有病的部位,而是治疗大脑中枢管理疾病的功能部位,通过针刺外周神经靶点,启动大脑基因自我修复程序,在患者大脑中枢调控下,促使患者按照自我修复程序去调节、完善失衡紊乱的机体功能,患者依靠自己治疗自身的疾病。

 

  平衡针灸的理论是:基于国家973重大基础理论研究成果“中枢调控、基因修复”,特别是科研证实平衡针灸针刺对大脑中枢干预的最佳时间是45‰秒,为平衡针灸三秒见效提供了科技支撑,针刺释放大量神经递质和免疫物质为平衡针灸三秒钟见效提供了物质基础。平衡针灸是以外周神经靶点启动,中枢神经靶轴整合,病变靶位自我修复为中枢干预手段,形成了“脑技术、脑理论、脑文化”三脑学科体系。

 

 

  就这样,王文远在广泛施治的基础上,提出现代脑和原始脑的概念,历经数十年潜心研究,上万次自我针感试验,十万多部队官兵的训练伤防治,六十多万门诊与住院病人的临床治疗,军内外四千多家医院的临床推广,终于创立了一门基于脑科学理论的现代学科——平衡针灸学。

 

  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春天到来后,王文远创立的平衡针灸得以跨出军营,首次在国内八省市的十四家医院进行大面积临床实验,通过对2400多名患者实施救治,疗效获得了中医业内人士的一致认可。为推动学科建设和技术应用,更好地服务部队官兵,1988年8月1日,北京卫戍区医院设立平衡针灸科。进入90年代,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健康生活的追求日益增高,平衡针灸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广。1995年11月12日,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同志批示:“王文远同志的中医技术应传播全军,在北京卫戍区成立培训中心。”1995年12月22日,总后勤部卫生部批准在北京卫戍区第292医院(后更名为北京军区总医院分院)成立“全军平衡针灸治疗培训中心”。2002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平衡针灸为重点针灸专科。平衡针灸在1988年、1995年、2000年、2005年、2009年被列为全军基层部队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2012年被总政、总后列为全军继续医学教育一类项目;2005年、2006年分别被国家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列为全国农村与社区适宜技术推广项目;2007年被列为国家973中医药基础理论研究课题;2009年被列为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研究课题和国家五部委实用技术推广项目。

 

  1995年8月6日,《解放军报》首次以“军医王文远创立新学科”为标题报道了平衡针灸学,并热情赞誉王文远:“他的平衡针灸学使人类医学学科又多一个新分支,引发了中国针灸学的一次革命。在所有新学科中,由一个学者,而且是一个军人学者单独创立的,尚属首次。”

 

  回溯中医学发展史,从《黄帝内经》奠定中医理论开始,传统针灸技术的理论、方法、穴位都是以经络体系为依托。平衡针灸的发明,跨越两千多年的经络体系,使针灸进入神经体系,突出人体自身平衡,利用大脑中枢系统调整、修复、完善人体平衡系统,促进人体在病理状态下的良性回归,实现了理论、方法、穴位重大创新,使古老的中医之光照亮了现代生命科学的前行之路,揭示了《黄帝内经》的脏腑学说、经络学说、阴阳五行学说等伟大经典理论的核心内涵,这是中国的国医对世界医学的一大贡献,王文远从而赢得了“中国平衡针灸之父”的美誉。

 

医者仁心 大爱无疆

 

  跨进21世纪,王文远已是国内享有盛誉的中医名家,他主持的平衡针灸治疗中心,每周坐诊都是患者盈门,其中既有领导同志,也有社会名流、国际友人,但王文远关注最多的病人却是普通士兵和平民百姓。

 

  在他眼里,只有需要救治的患者,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有救死扶伤,没有拜高踩低。在巨大的荣誉面前,他始终保持一颗难得的平常心,不曾失却劳动人民的儿子应有的朴实本性。贵为中医名家,他秉持着“平衡针灸,源于众生,悬壶济世,鞠躬尽瘁”的医德,以他一贯的温和谦逊态度,平等对待前来寻医问诊的患者,真正践行他对患者的医者仁心,如他经常说的:“没有病人,哪来医术?名医是患者的恩赐。医乃仁术,我要把一技之长献给全社会,让广大老百姓享受到中医创新的成果。”

 

  王文远成名后,国外有机构派人携重金聘请他去就职,他都婉言谢绝,他说:“平衡针灸是中国的技术,我们国家人口这么多,占世界四分之一,有很多病人需要治疗,我为什么跑到国外去呢?不能让国人用不上新技术。”

 

 

 

  在王文远接待的患者中,最令人感动的要数河北三河县的普通妇女张玉兰。她家境清贫,丈夫早逝,女儿患上精神分裂症,不幸的是她自身又患上了三叉神经痛,生活苦不堪言。当孤弱的母女俩带着从乡亲们那里借到的一千元钱,来北京找王文远看病时,王文远对她们深表同情。因为母女俩住不起院,王文远的弟子们就在医院附近找了一家便宜旅店,安排她们住下,每天到诊室来治疗。三个月后,张玉兰的病痊愈,女儿的病症也有明显好转,王文远慷慨免除了母女俩的医疗费用。从此以后,每年秋天,王文远的诊室都能收到张玉兰母女俩寄来的土特产,这不仅是一份土特产,更代表着普通老百姓对中医名家的一片感恩之心。

 

  同样感人的事情还发生在一位北京的退休老工人于凯身上。老人患脑溢血以致半身不遂,生活难以自理。当他打电话找到王文远,怀着一颗忐忑不安的心,向这位全国闻名的中医名家求助时,王文远热情应允了。此后,王文远登门为老人诊治,经过三十次风雨无阻的施针治疗,终于使老人奇迹般站了起来。老人病愈后,常对家人感叹说:“王大夫是天下难找的好人呐!”

 

  从医数十年来,王文远始终思索着怎样更好地为老百姓服务。自1976年研制平衡针灸并到营区附近为居民治疗开始,王文远的义诊活动从来没有中断。北京、河北、山东、河南、江苏、湖南、广东、贵州、内蒙古、黑龙江、西藏、新疆等地的农村、社区,都留下了王文远和他的医疗团队为部队官兵、普通百姓义诊的足迹,他们在义诊服务中累计已接诊患者超过百万人次。

 

  作为部队培养的专家,王文远心系基层战士的健康,小小银针连着训练场。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王文远连续多年深入边疆哨所160个基层连队,从喀喇昆仑山到塔克拉玛干沙漠,从海南岛到戈壁滩,横跨万里行程,无论条件多么艰苦,他都坚持跟训在一线,边研究,边治疗,为战士们解除伤病之苦。2006年王文远退休后,他依然多次赴基层部队和革命老区开展技术培训和义务诊疗。2009年以来,他辗转4万余公里,为基层连队举办培训班21期,培训技术骨干1730人,为革命老区举办培训班7期,培训技术骨干1149人,并义诊患者13000人次。

 

  2009年7月,王文远随医疗团队奔赴京郊阅兵村,为参加建国60周年国庆阅兵的三军女兵方队进行训练伤治疗。一进入阅兵村,望着眼前的情景,王文远震惊了,只见一排排、一队队英姿飒爽踢正步的年轻女兵,顶三伏烈日,战酷暑高温,她们汗流浃背,坚持苦练硬功,真是新时期最可爱的战士们!于是,他不顾炎热,忘记喝水,从上午九点钟连续工作到下午五点半,为最后一名女战士施针治疗后才坐下休息,累得动弹不得。前来就诊的巾帼英雄络绎不绝,其中一名来自第四军医大学的20岁女生郭锦媛的右侧踝关节扭伤,王文远在她的左手上扎了一针,顷刻间疼痛消失,郭锦媛激动地脱口而出:“真神啦!”

 

  2023年6月,应内蒙古边防某旅邀请,王文远率医疗团队长途跋涉1720公里奔赴大漠。当地气温高达40度,王文远冒着烈日奔波戈壁深处,为基层官兵展开巡诊,汗水一次次湿透了他的衣衫。由于路途远、任务重,王文远和团队成员一起,经常是凌晨三点起床,乘车颠簸两百公里,每天上午、下午巡诊两个连队,返回住处时往往是深夜。他们先后为520余名边防官兵诊疾疗伤,还为400多名当地牧民和藏族群众提供义诊,受到当地军民的热烈欢迎。

 

  守护部队官兵和普通百姓健康之余,王文远还参加了庆祝建国50周年、60周年、70周年首都国庆阅兵、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5年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等国家重大活动,并担负起医疗保障任务,他都以精湛的医术、尽责的工作,赢得了各方人士的广泛赞誉。

 

春华秋实 喜看峥嵘

 

  如今,年近八旬的王文远仍然奋战在针灸工作第一线,他兼任中国针灸学会理事、中国医促会理事、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理事兼平衡针灸学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军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钓鱼台养生保健中心特聘专家。在长达半个世纪的行医生涯里,他荣立二等功两次,被评选为全军中医药工作先进个人、北京军区文职干部标兵、育才有功专家、优秀共产党员、科技先进个人、北京市精神文明奖章获得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科学研究方面,王文远先后开展新技术50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38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数部,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奖20项。他在平衡针灸学的基础上,相继推出了平衡火罐、平衡推拿、平衡体疗、平衡刮痧、平衡戒毒等平衡医学系列,形成独创的平衡医学理论体系。目前,国内运用平衡针灸技术的医院已达4000余所,遍布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医、掌握中医,王文远相继创办《中国平衡针灸平衡医学杂志》和平衡针灸网站,参与组织了四届国际平衡针灸学术大会,在国内举办平衡针灸培训班200余期,培养国内外3万余名针灸专业人员,遍布美、英、法、德、日、韩、新加坡、澳大利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王文远念念不忘中医传承这一重大使命,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他在所在的医院成立平衡针灸科。此后,在领导支持下,王文远指导医疗团队里的年轻医生,每年坚持下部队、下边防、下军营、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进行巡诊义诊,一边开展服务军民,一边亲授弟子学员,以传、帮、带的方式培养后备人才,他严格要求:普通学员必须义诊3000人次以上,亲传弟子必须义诊10000人次以上。

 

  目前,全军成立了平衡针灸防治部队训练伤基地60个;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湖北中医药大学、广东省中医药大学附属二院、吉林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省临沂市人民医院、泰安市中医医院、淄博市妇幼保健医院、江苏省泰州市中医医院、河南省开封市中医医院、河北省灵寿县、威县、正定县中医医院等均成立平衡针灸传承工作室及临床基地30个。大批平衡针灸骨干人才依托创新技术的优势,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脱颖而出,汇聚成21世纪中医杏林里一丛丛闪亮的新秀,成为当地的岐黄名医,至今活跃在各省市的医疗岗位第一线。桃李满堂、薪火相承,一批又一批平衡针灸骨干医师,正在为保障官兵健康、造福人民群众贡献着力量。

 

  回望历史,20世纪初的西学东渐,推动中国社会取得划时代进步,但也给中国传统文化带来巨大冲击。中医,这门代表中国人的传统精神的古老学科历尽沉浮,主张废止者有之,认为中医有技术无科学者有之,坚持用西医体系对其改造、使“中医西医化”者亦有之,可谓历尽坎坷、危机时起。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中医药工作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中医药事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作为中医的传承人,王文远始终不改初心,从未自矜与止步。他预见保障国民的健康是21世纪的时代主题之一,深知任重道远,虽已耄耋高龄,仍在不懈奔走,怀着对祖国和人民的深情厚爱,致力将中华医术发扬光大,以期服务社会。他深情地说:“中华民族成为世界第一大民族,靠的是中医。创新中医,发展中医,这是所有中医药工作者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我相信,平衡针灸技术还会继续创新发展,当然这个工作不一定由我来做。”

 

  这就是平衡针灸学科创始人、山东汉子王文远,他对中医事业发展怀抱着坚定信念,他竭诚为广大军民服务不求索取无私奉献,他不断谱写中医传承创新发展新篇章,成为推进中医现代化的杰出代表之一。铸军魂,“军中神针”作表率;弘大爱,中华名医续辉煌!

(作者系北京泛亚智库传记文学室主任、徐州技师学院文学教师)

——原文刊载于《中华英才》半月刊2024年第15期

作 者:程 文

编 辑:李 鹏

编 审:卡咪娜

 

更多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平衡针灸张建 | 阅读: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