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来源:徐明珠
编辑修订:于 波
版面设计:张 建
神经源性膀胱是控制排尿功能的中枢神经系统或周围神经受到损害而引起的膀胱尿道功能障碍称为神经源性膀胱。尿不畅或尿潴留是其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此病常常迁延难愈,若不能及时改善膀胱功能则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迁延日久常伴随患者反复泌尿系感染、肾脏积水,甚至导致肾衰竭而危及患者生命。临床上膀胱功能障碍主要采取间歇性导尿、膀胱逼尿肌及括约肌、康复功能训练与中医传统针刺、物理手法及电刺激等治疗,疗效并不令患者满意。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王文远教授经过半个世纪的探索研究,守正创新,创立了国家级平衡针灸新学科,创建了现代中医脑技术、脑理论、脑文化“三脑”体系,以独特的视角“从脑论治”神经源性膀胱,为该病的诊疗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2023年2月28日,北京市弘医堂中医医院跟随王文远老师出诊,接诊一例神经源性膀胱病例,为患者进行了脑文化的指导和脑技术的干预,取得了“大脑升级”的应激效果,患者非常满意。现将接诊过程简要摘录如下:
一、患者病案摘录:
曹某,男,50岁,主因“尿频1年9月伴尿失禁3月”就诊。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尿频,夜间较重,每晚起夜4次,影响睡眠,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查泌尿系彩超示:膀胱憩室可能,前列腺增大伴钙化,未予重视,夜间尿频渐行性加重,自感染新冠病毒后出现夜间睡眠时尿失禁表现,各种治疗效果不佳。于2023年2月3日在北京协和医院查骨盆核磁示:膀胱壁不均匀增厚,多发憩室,诊断神经源性膀胱,给与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每日1粒治疗,症状未有明显改善。刻下症:尿频,每晚起夜5次,尿失禁,夜间加重,平时工作压力较大,眠差。
二、专家解读摘要:
王文远教授分析后指出:该患者诊断是明确的,为神经源性膀胱,该病产生的核心因素是心理性疾病,心理性疾病的产生是由失眠、抑郁、焦虑造成的,该患者这三个心理性疾病都有,是心理的失衡心理性疾病引发了生理性的疾病。从生命科学来讲,膀胱括约肌的功能是由大脑的丘脑来管控的,神经源性膀胱是由于大脑丘脑对膀胱的调节功能降低了,也就是中枢对末端子系统的对接出问题了,管理不到位,调节不到位了,核心是患者心理性问题已经影响到大脑的空天安全了,心理雾霾太重,作为不良信息的储存已经干扰了大脑中枢指挥系统的功能,影响了丘脑对泌尿系统特别是膀胱的调节能力,病位在泌尿系统在膀胱,病根在大脑,核心是心理因素启动了神经源性膀胱的疾病基因程序,这是造成本病的主要原因。患者工作压力太大了,操心过多,生气太多了,又在国外工作16年,而心理失衡是由于环境因素影响的,造成了其大脑主要是现代脑心理的控制、调节能力降低了,从而影响了原始脑的泌尿生殖系统的功能,本病要想好就一条,改变自己,想开了为自己而活,彻底解放自己,把自己的健康放在第一位,树立健康信仰,减少疾病环境诱发因素。
从平衡针来讲,不治疗也不针对任何疾病,只是帮助患者清除现代脑的负能量,促使大脑升级,为原始脑的修复提供条件。治疗本病的主穴是提免穴,针刺提免穴可以控制膀胱括约肌的功能,而醒脑穴用来解决患者心理的不正常问题、清除其思想压力的问题。针刺结束后患者头脑清醒,眼睛发亮,说明大脑升级完成。治疗的疗程原则上是9个月,通过平衡针的干预,使患者原始脑丘脑管控的膀胱括约肌的功能按照自身修复程序进入正常状态。
三、平衡针干预机制及疗效:
1、干预原理:激发生物电效应,大脑升级,大脑中枢整合调控。
2、干预靶点:提免穴、醒脑穴
3、干预疗程:每周两次,三个月一疗程
4、干预效果:扎完后患者头脑清醒,眼睛发亮,大脑升级完成。
四、文献检索摘录:
神经源性膀胱是由中枢或周围神经损伤引起的膀胱、尿道功能障碍,因而产生的一系列并发症的总称,又称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神经源性膀胱常由脊髓损伤、卒中、帕金森病和脊柱裂等神经系统疾病引起。神经源性膀胱主要临床表现为尿潴留、尿失禁,可引起反复泌尿系感染,最终导致肾功能衰竭,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目前,神经源性膀胱主要治疗手段有间歇导尿、电刺激、手术等,但均伴有一定的并发症,如尿路感染、尿道损伤等。神经源性膀胱属于中医学“癃闭”“遗溺”范畴,《素问·宣明五气篇》提到:“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溺”。其主要病位在膀胱和肾,且与三焦和肺有一定的联系,经脉涉及足太阳膀胱经及任脉、督脉;病因病机为外伤、痰瘀、肾虚不固等引起膀胱失约、经气不利,而致排尿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