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平衡针灸
背景:
阅读新闻

​薪火相传:何赐求跟师王文远教授专家门诊见习摘录

[日期:2022-03-02] 来源:  作者: [字体: ]

消息来源:何赐求

编辑修订:王文远

版面设计:张 建

  2022年2月22日,北京市第六批学术经验继承人王府中西医结合医院何赐求主治医师,在北京弘医堂医院“王文远平衡针灸传承工作室”随师专家门诊,记录了王文远老师干预“抑郁症”患者过程,现报告如下:

一、患者病案摘录:

  患者刘某,女,59岁,农民,主诉“抑郁、焦虑、失眠20余年,伴耳鸣、头晕、头痛”,长期口服抗抑郁药物。

二、专家解读摘录:

  王文远教授指出:“患者疾病的主要诊断还不明确,主要症状是失眠、焦虑、抑郁,我们分析,她是典型的心理性疾病,西医的诊断、干预是按心理性疾病来诊断、干预是正确的,按中医来讲,所有的重大疾病,都是由心理疾病启动的。我认为她这个心理性疾病起码有30年了,但是还没有到位,为什么长达30年的心理不正常状态而没有形成重大疾病?因为患者事业、家庭、爱情相对来讲是平衡的。患者心理因素形成的三个盲区,第一个是情感盲区,她从谈恋爱、到成立家庭,虽然夫妻之间有矛盾,有挫折,相对来讲是一帆风顺的,但是没有影响到大脑整个功能的运转;第二,作为农村家庭妇女的欲望就是子女,子女就是她的希望、信仰,能够维持两个孩子上学,到两个孩子成家了,不用她管了,孩子生活水平比她们高,作为老人心理就满足了,背后生命的支撑,心理的支撑是平衡的,相对是和谐的。所以她病情稳定,关键是心理因素,心理问题30多年没有启动这些器质性疾病的发生。按理来讲,抑郁症是终生的,从小的家庭环境不好,构成的抑郁症,如果一帆风顺,不会发生,当突发事件超过了精神的心理的承受阈值,这些重大疾病就开始发生了。通过分析,她的一生当中没有经历大的波折,只有小孩上大学前有过,焦虑失眠,上大学以后症状又缓解了,所以她的心理受环境、生存条件波浪式发展,她60岁了,相对来说条件还是比较好的,她的重大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中风都没有发生,吃的都是抗抑郁焦虑失眠的药,都是以心理性疾病、精神疾病调节为主,是相当稳定不错的。”

三、技术干预摘录:

1、干预原理:激发体内生物电信息,大脑中枢整合调控,应激条件下产生应激干预

2、干预靶点:中枢调节平衡靶点。

3、干预疗程:一周2-3次。

4、干预效果:平衡针干预后头脑清楚,头晕头痛好转。

 

四、专家建议摘录:

  王文远教授指出:“但是从生命科学来讲,衰老是不可抗拒的,这里的衰老不是有病的衰老,而是无症状衰老,主要指的是原始脑的衰老,我们心理学来讲没有衰老,只要你的心理健康,心理平衡,心理年轻,就永远不衰老,衰老是基因程序的正常过渡,它不是疾病过渡,它是无疾病、无症状衰老,属于自然衰老,所以原始脑的衰老是程序,不是疾病,凡是有疾病的衰老,都是由不正常的心理性疾病启动了原始脑的生理学疾病而构成的。今天给大家讲的,平衡针灸学科的最大创新,定位衰老是原始脑的衰老、生理的衰老、程序性衰老、基因的衰老,明确了我们的心理永远不会衰老,这是平衡针灸学科研究几十年研究出来的,如果我们的心理衰老了,心理不正常、有病了,这就加速我们原始脑的生理性衰老,可见疾病的死亡首先是心理的死亡加速生理的死亡。这明确一个概念,生理的衰老是这个核心因素,只有我们心理健康、心理平衡、心理向上,原始脑就不会衰老。我们的心理健康它保证我们原始脑的这种生理性衰老按照正常程序过渡就可以了,如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改变,按正常程序过渡。所以平衡针的定位是心理学,平衡针的干预是心理学,疾病的修复还是心理学。所以我们要掌握的平衡针的核心,也是我们中医的核心,包括现代医学的核心,都离不开心理学,平衡针干预的,我们医学干预的是病人的心理,让病人大脑升级,心情高兴,清除雾霾心理,为疾病的修复创造条件。”

 

 

五、见习感想摘录:

  王文远教授通过这次示教向我们阐述了平衡针灸的核心是心理学,如果没有心理性疾病,原始脑就会按照正常基因程序衰老,不会产生重大疾病,但是如果心理不正常、有病了,就会加速原始脑的生理性衰老,只有我们心理健康、心理平衡、心理向上,原始脑就不会衰老。因此平衡针灸通过升级大脑,为疾病修复创造了条件。

六、文献检索摘录:

  抑郁症是现在最常见的一种心理疾病,以连续且长期的心情低落为主要的临床特征,是现代人心理疾病最重要的类型。抑郁症每次发作,持续至少2周以上、一年,甚至数年,大多数病例有复发的倾向迄今,抑郁症的病因并不非常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生物、心理与社会环境诸多方面因素参与了抑郁症的发病过程。生物学因素主要涉及遗传、神经生化、神经内分泌、神经再生等方面;与抑郁症关系密切的心理学易患素质是病前性格特征,如抑郁气质。成年期遭遇应激性的生活事件,是导致出现具有临床意义的抑郁发作的重要触发条件。然而,以上这些因素并不是单独起作用的,强调遗传与环境或应激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及这种交互作用的出现时点在抑郁症发生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影响。

  抑郁发作的治疗要达到三个目标:1、提高临床治愈率,最大限度减少病残率和自杀率,关键在于彻底消除临床症状;2、提高生存质量,恢复社会功能;3、预防复发。治疗原则1、个体化治疗;2、剂量逐步递增,尽可能采用最小有效量,使不良反应减至最少,以提高服药依从性;3、足量足疗程治疗;4、尽可能单一用药,如疗效不佳可考虑转换治疗、增效治疗或联合治疗,但需要注意药物相互作用;5、治疗前知情告知;6、治疗期间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和不良反应并及时处理;7、可联合心理治疗增加疗效;8、积极治疗与抑郁共病的其他躯体疾病、物质依赖、焦虑障碍等。

更多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平衡针灸张建 | 阅读: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