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平衡针灸
背景:
阅读新闻

乡村健康卫士—— 王付晓运用平衡针灸脑技术干预小儿“抽动症”临床治愈

[日期:2022-02-21] 来源:  作者: [字体: ]

消息来源:王付晓

编辑修订:于 波

版面设计:张 建

 

图片

  平衡针灸创始人王文远教授河南南阳亲传弟子王付晓,2020年12月11日在临床中运用平衡针灸脑技术,接诊了一例患“抽动症”7年久治不愈的小学生,经平衡针干预102次临床治愈。现报告如下:



一、患者主诉(母亲代诉)

  患者,男,11岁,小学生,家住邓州市十林镇杨营村。因患抽动症7年于2020年12月11日来诊。母亲述孩子在四岁的时候出现频繁眨眼的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频繁,后来发展到鼻子、面肌、肚子、肩膀的抽动,诊断“抽动症”。从发病以来,孩子一直没有停止过用药,中药、西药用了一大堆,但效果却不遂人意。2020年3月份经朋友介绍去了安徽省合肥市的天使儿童医院治疗,用生物埋线、吃药的方法一直到现在,现在每个月要去一次合肥,每次要一万多的治疗费,目前为止已经去三次了,刚开始治疗一个星期的时候,症状完全消失了,但四个月后症状又回来了,吃药吃的孩子的记忆力都减退了。从孩子得病到现在,在这七年当中,我们为孩子治病已经花去10余万元,但是问题还是没有解决。在亲戚的推荐下接受平衡针灸治疗。



二、平衡针灸脑技术干预

01干预原则:

调节大脑中枢,促进大脑升级,修复遗传基因程序,达到指挥系统的功能修复。

02干预靶点:

 

头痛点、醒脑点、胸疼点、胃病点。

 

03干预参数:

 

每周1—3次,三个月一疗程。

 

04干预效果:

2020年12月11日经平衡针调理一次后,孩子的母亲高兴的说,症状减轻一大半,孩子说眼睛也比以前舒服多了。

12月16日,第三次调理时孩子的母亲说症状基本消失。

12月18日,第四次调理时说,孩子在学校跟小伙伴闹别扭后病情反复,抽动症状加重。

2021年1月29日,第十八次调理时,孩子父亲说从第十四次调理后至今抽动减轻90%,只有在他不高兴的时候才能看到抽动。

4月5日,患儿突发急性阑尾炎,手术期间暂停调理,术后抽动症状加重,病情反弹到50%。

12月3日,第九十五次调理时,患儿母亲告知最近这段时间症状减轻90%以上。

2022年1月28日第102次针后孩子抽动的症状完全消失,至今未反复,疗效巩固中。






三、病案分析

  平衡针灸创始人王文远教授揭示了小儿多动症抽动症秽语症等疾病背后的科学内涵和平衡针灸脑技术干预定位。他指出:“不同的年龄段,启动不同年龄段的心理程序和生理程序,婴幼儿有婴幼儿的心理程序和生理程序;青少年有青少年的心理程序和生理程序;中老年有中老年的心理程序和生理程序;不同的年龄段有着不同的心理需求和生理需求,心理程序决定生理程序,心理健康是生命健康的核心”。小儿抽动症属于一组神经系统疾病,是心理问题构成的。由于孩子的神经系统发育不健全,调控能力不足,不能适应生存环境的表现。4岁的小孩心理是脆弱的,是单纯的,是以吃和玩为主的,是以表扬、鼓励为主的,处在生命发育的旺盛时期,身体各系统机能发育都不健全,尤其是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也是身心最容易受到伤害的时候,小孩的生存环境和经历导致了孩子心理的不正常状态。这个时候的小孩是最无助的,是最需要父爱和母爱的时候,由于父母对生命科学的不了解,不懂小孩心理学,不知道小孩需要的是什么,没有考虑到小孩的承受能力是最脆弱的,在家庭的生存环境当中;在家庭的教育方式当中,对小孩的关爱不到位(心理需求),总是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孩子身上,造成了小孩心理上的创伤;另一个是上学以后,在学校环境当中学分的压力下对小孩造成的伤害,构成了大脑高级中枢神经指挥系统的紊乱,影响了遗传基因程序的正常运转,干扰了对子系统的调节、管理、指挥不到位,才产生了这一系列的症状表现。

  “心理健康决定生理健康,生理健康又影响着心理健康”。一开始由心理的无助引发了这一系列神经系统(生理)的不正常反应,在后来这七年不断求医治疗的过程当中,药物副作用给孩子身体带来的伤害,和疾病反反复复久治不愈又加重了孩子的心理压力,推动了疾病的往前发展。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生理疾病加重了心理的负担,心理的不正常反过来又推动了生理疾病的向前发展,陷入了生理影响心理,心理干扰生理的恶性循环当中,才造成了此病久治不愈,越治越重,在平衡针干预过程当中出现的病情反复也是这个原因。

  王文远教授强调,平衡针灸干预不针对病变部位,针对的是大脑基因程序,通过针刺中枢靶点,给大脑一个良性信息,恢复大脑中枢神经指挥系统的平衡,核心是清除了现代脑的心理雾霾,为疾病修复创造条件,小儿生命力旺盛,修复能力强,给点阳关就灿烂,所以小儿的病最好治。但是有一条就是家长要改变对孩子的管理方式,减少对孩子的不良干扰,让孩子心理得到放松,减少环境诱发因素,才有利于疾病修复。



四、注意事项

(一)父母对孩子应以引导、指导,表扬、鼓励为主,指责、批评要有度,不要把父母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要给孩子提供一个开心、快乐、健康的成长环境。

(二)三顿饭按时吃,保证8个小时以上的充足睡眠,不接触电子产品。



五、文献检索

  小儿抽动症又称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是一种慢性神经精神障碍的疾病,多发生在5~18岁的男孩。为一种突然、短暂、重复、刻板的一组肌肉或两组肌肉的抽动发作。在抽动的同时常伴有暴发性的、不自主的发声和秽语。抽动症状先从面、颈部开始,逐渐向下蔓延。抽动的部位和形式多种多样,比如眨眼、斜视、撅嘴、摇头、耸肩、缩颈、伸臂、甩臂、挺胸、弯腰、旋转躯体等。发声性抽动则表现为喉鸣音、吼叫声,可逐渐转变为刻板式咒骂、陈述污秽词语等。有些患儿在不自主抽动后,逐渐产生语言运动障碍,部分患儿还可产生模仿语言、模仿动作、模仿表情等行为。患儿不自主喉鸣出现较晚,少部分在早期出现,多数在起病后的6~7年出现。患儿的病情常有波动性,时轻时重,有时可自行缓解一段时间。抽动部位、频度及强度均可发生变化。患儿在紧张、焦虑、疲劳、睡眠不足时可加重;精神放松时减轻,睡眠后可消失。患儿智力一般正常,部分患儿可伴有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困难、情绪障碍等心理问题。小儿抽动症是临床疑难病症,本病的病因尚未阐明,近年的研究报道提示可能是遗传因素、神经生理、生化代谢及环境因素在发育过程中相互作用的结果。治疗上一是药物治疗,主要对患儿的病情恢复有所帮助的药物,如氟哌啶醇、匹莫齐特、硫必利、可乐定贴片、氯硝安定、肌苷等。二是心理治疗,心理治疗包括行为治疗、支持性心理咨询、家庭治疗等。帮助患儿家长和老师理解疾病的性质和特征,减缓或消除父母的担心和焦虑。合理安排患儿日常的作息时间和活动内容,避免过度紧张和疲劳。

更多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平衡针灸张建 | 阅读: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