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平衡针灸网
记者:葛杰钦
编审:于 波
编辑:张 建
时间:2020年09月29日
访谈地点:开封市龙亭区辛庄卫生站平衡针工作室
被访谈人:平衡针灸创始人王文远教授传承弟子郑德华
葛杰钦:郑德华医师,久闻您大名,通过这几天的观察,您的门诊量一直保持在100人次以上,想请问您的门诊量一直保持在日均100人以上吗?
答:基本上是的,今年因为疫情的原因,人数有所降低,之前基本保持在日均150人次左右。
葛杰钦:请问郑德华医师,您只用平衡针灸吗?
答:是的,自从2016年跟师学习以后,回到当地坚持以平衡文化为指导平衡针技术为支撑开展诊疗工作。
葛杰钦:按照王文远教授的标准,门诊量达到100人次以上达到了名医标准,特别是基层医生能做到这样是屈指可数,想请问下您用了多少时间达到这个门诊量的?
郑德华:2016年学完平衡针灸以后,回到当地,谨遵师父教诲,拿出奉献精神,坚持了8个月的义诊,在义诊人数达到10000多人次后,开始收费,基本门诊量保持在日均(上午四个小时)100人次左右。
葛杰钦:作为一个基层医生,您目前的门诊量已经获得了社会广泛认可,对于今天的成绩请您梳理一下成长历程。
郑德华:首先非常感谢师父把平衡针灸技术传授给我,因为平衡文化平衡针灸技术,改变了我的人生,使我从一名乡村医生,只为生计碌碌无为,到目前面向整个社会实现人生价值的高度转变。你要明白平衡针灸是一位学者持半个多世纪倾其所有的努力结晶你就已经获得了正确的方向,我们何等的荣幸,在师父王文远这棵大树下享其成果!
按照师父说的,复制专家,走师父指出的一辈子学习路线,大量的义诊,深入一线。琢磨师父讲的每一句话,那都是师父通过大量知识结构为背景,实践总结出来的精华,学习师父一心一意投身在针灸事业。我平时只在上午八点至中午十二点给患者治疗,剩余的时间都用来学习。管理好自己的时间该干什么不干什么?很重要!
师父说的每句话都是高度的总结,我们要学会把师父的话读透,需要我们大量的学习实践,只有我们的知识储备达到了,工作量达到了,才能理解什么是真正的平衡针灸,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输出能量及技术!,讲的话才能让患者明白健康问题的是与非,让患者受用,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才能为更多的为老百姓服务,为有缘老百姓带去健康。
平衡针灸学习需要团队,虚心向老师师兄师姐请教,只有不停的交流,反思才能不断进步。我们要以患者为师,患者的疗效的检验我们技术最直观的方式。面对疑难杂症,效果不明显的患者,我们要积极思考,而不是拒绝,只有一次又一次总结,我们才能进步,才能有底气。
乡村医生长期工作在最基层的医疗机构,服务于基层的农民群众,他们没有好的经济条件,文化知识低,健康常识不需患的多是慢性病疑难病,这是个社会普遍现象,也是我们学习努力的方向。
在艰苦的条件下,任劳任怨、兢兢业业,是一名基层大夫必要条件。掌握平衡文化及技术后,高质量地完成了基层农民一般性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工作,为农村医疗做出了一名基层大夫应尽的能力。
我认为平衡针灸是所有基层医生迫切需要的技术,大量的时间浪费在迷茫中他们没有选择能力,受社会各种因素影响没能更好的体现一名基层医生应该有的能力,基层医生深入一线,基层群众需要帮助,平衡针灸绿色安全,简便价廉,一人一针,一穴多病,3秒见效(90%以上),已经形成了中医的技术特色,能满足任何一个基层门诊,一定范围基层群众多种就诊需求!社会在进步,技术需要满足社会发展需求。
平衡针学员弟子有责任努力把师父的能量传递出去!
感恩师父的辛苦付出,感恩师傅的教诲!平衡针撑起一片健康的蓝天!加油!学习!
郑德华简介:
郑德华医师,男,38岁,1999年至2001年四川省凉山州武警支队卫生队服役就职于中医科。2001年退役到地方,在开封市龙亭区北郊乡辛庄村卫生室工作,扎根基层19年。2016年拜王文远教授为师,学习平衡针灸以后,坚持只用平衡针给患者治疗,不输液不用药,实现了日均门诊量20多人次到日均(上午四个小时)门诊量达100人次以上的转变,获得了当地政府和老百姓的广泛认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