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4日(正月初八)上午,正定刘奶奶带自己孙子杨-×(9岁)因尿床来扎平衡针灸,现将三次平衡针干预症状控制过程分享大家。
1. 一般资料
1.1患者:杨某。
1.2性别:男。
1.3年龄:9岁。
1.4职业:小学生。
1.5施针地点:石家庄西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6施针时间:2017年2月4日。
1.7主诉:夜里尿床,叫不醒。
1.8现病史:患儿奶奶代述:孙子小时候尿床,没当回事,上小学了还尿床,这才去医院检查,先在石家庄各医院检查,服用中、西一段时间,没有改善。2016年11月8日,患者奶奶因头不舒服,多年入睡难,跟随邻居一块过来扎针5次,症状消失,于是咨询孙子尿床的问题,今日特来扎针。
1.9既往史:白天小便正常,可控。
1.10家族史:家庭成员中无尿床史。
2.诊断:遗尿症
3.现代平衡针灸医学的接诊程序
3.1看:小儿形体发育正常,多动,家人代述注意力不集中。
3.2听:小儿奶奶讲述:自小带着孙子,夜里叫不醒,以为白天孩子玩的太累,没当回事,上小学后问题没有改善,在石家庄一些医院检查服药一段时间,没有明显改善,家人怕影响孩子以后的生活,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刘奶奶针灸后感觉效果不错,特带孩子前来扎平衡针。
3.3分析与交流:﹤1﹥分析:一般说来,小孩在1岁或1岁半时,就能在夜间控制排尿了,尿床现象已大大减少.但有些孩子到了2岁甚至2岁半后,还只能在白天控制排尿,晚上仍常常尿床,这依然是一种正常现象.大多数孩子3岁后夜间不再尿床.但是如果3岁以上还在尿床,次数达到一个月两次以上,就不正常了.
遗尿的病因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睡眠觉醒功能障碍 睡眠觉醒功能发育迟缓,睡眠过深,不能接受来自膀胱的尿意而觉醒,发生骶部神经反射性排尿.
2.膀胱发育延迟,功能异常 不能安全行使自主控制能力而出现储尿期的无抑制性收缩,使膀胱容量小,敏感性高,顺应性差;膀胱充盈期和收缩期感知能力不高,对大脑皮层的刺激强度低于睡眠觉醒阈值;膀胱压力感受器功能异常,不能提供预警信息等,使之未醒先尿.膀胱内脏神经功能紊乱,逼尿肌不稳定,严重者导至昼夜尿频尿急尿失禁,即膀胱过度活动症.
3.内分泌因素
4.遗传因素
5.先天性脊柱裂
6.精神因素
7.排尿习惯训练不当
师父王文远教授历经半个多世纪创立的平衡针灸通过大脑中枢调控,对发育过程中不完善的遗传基因程序的修复,给了患儿希望。
“平衡针创新技术的干预可以在干预小儿尿床外,还可以提高孩子的智商、情商、身高等生长发育”。
3.4平衡针干预:第一次施针,孩子稍显紧张,经过慢慢沟通逐渐接受,飞针:胸痛点、胃痛点,提升点,腹痛点,通便点,针后孩子说不是太痛
3.5平衡针的干预效果:2017年2月6日,时隔1天,刘奶奶再次带孙子来扎平衡针,告知扎针第二天夜里可以叫醒小便。2017年2月8日第3次施针,刘奶奶反映,第二次扎平衡针后,夜里发现孩子房间灯亮了,过去一看是孩子起来小便了,刘奶奶又说感觉这些天孩子好像懂事了。
经过3次飞针后,孩子没有再来扎针,今天(2017.2.16)电话回访,刘奶奶说孩子上学去父母家了,这些天晚上,孩子都能叫醒,偶尔会自己起来小便,没有尿床,周末会再来扎针巩固。
(平衡针灸创始人王文远教授弟子齐九虎供稿)